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21年第9期

发布于:2021/11/17 10:02:08  点击量:

2021年第9期(总第176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110

 

【国内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习近平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来源:《新华社》(202110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 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意见》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10月12日)

▲教育部:5年内推出一批国家级学院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十四五”期间,将推出一批国家级双创学院,还要打造一批国家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充实创新创业人才库和导师库。吴岩司长介绍,除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要做五件事:第一,定好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为王,标准先行。第二,抓好课程。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现在全国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专门课程有3万多门,上线的创新创业慕课也有1.1万多门,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专门教材近4千余种,依托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推出了156门国家级一流双创课程。第三,建好师资。推动学校的双创教师要由双师型教师来担任,特别是要聘请一批各个行业优秀人才来担任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第四,树好标杆。用改革的标杆来引领、带动其他高校整体水平提高。第五,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创计划”。据目前统计,累计有34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总计58亿元的资助,“国创计划”已经成为面向大学生的连续性工程。吴岩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干好三件事:第一,要继续办好大赛。第二,要上好金课。第三,要建好体系。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10月9日)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2021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全体大会 近日,2021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全体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以“育新机、开新局,建设开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分析研判新征程中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擘画全球教育合作新蓝图。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停课不停学”,保障了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受教育权。怀进鹏表示,中国教育在顺利实现“有学上”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构建满足人民“上好学”愿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将着眼优先发展、公平可及、因材施教、开放灵活,努力让教育资源全程伴随每个人、让教育成果平等面向每个人、让教育过程全面发展每个人、让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个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怀进鹏倡议:一是坚持共赢共生,深化教育合作。各国应以合作攻克教育难题,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和资源共享,推动各国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二是坚持创新创造,引领事业发展。各国应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强化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是坚持互学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各国应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互鉴的平台和机会,让教育为民心相通助力,厚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1027日)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健委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 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关于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是服务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一线,集开展应急医学技术学术研究、实施灾害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推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于一体的国家平台,探索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应急医学学科体系、应急医学资源与救援力量网络体系。来源:《中新网》2021108日)

▲二○二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于预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宋鑫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价值、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保障,聚力推进,重点开展了五方面工作:一是集中服务不断线。针对离校季毕业生集中进入市场实施服务攻坚,自上而下发出公开信,提前公告服务渠道,启动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将未就业毕业生集中纳入实名服务,目前已帮扶116万人实现就业。同步采取失业登记、求职小程序登记等方式,引导失业青年登记求职,及时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二是密集招聘送岗位。接续推进线上线下专项活动,前期已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民营企业招聘、城市联合招聘春季专场等,发布岗位需求千万人次。目前城市联合招聘秋季专场、金秋招聘月正火热进行,后续还将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推出一批针对性岗位,有效促进供需匹配。三是稳定政策拓渠道。加快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着力拓宽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渠道。推动国有企业持续扩招,稳定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募规模。此外,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专门举措,对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支持。四是培训见习提能力。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培训、新职业培训、专项能力培训,支持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多渠道募集高质量、技术类就业见习岗位,组织见习33万人,支持增加实践经验。推出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直播课、公开课,拓展职业体验活动,支持增强职场适应力。五是困难帮扶兜底线。向127万低保家庭、脱贫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实施精准帮扶,采取专门指导、专场招聘、优先推荐等措施,支持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给予托底安置。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9日)

▲499所高校承担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成长成才通道,日前,教育部决定2022年继续实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22年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99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内单列下达。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要严格落实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要求,按照自愿报名、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规范做好招生录取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和招生质量;专项计划专项使用,不得挪用,不得调整为普通计划。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相关招生单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录取工作的指导,重点加强对专项计划执行、调剂、信息公开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该专项计划招录工作规范透明、公平公正。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7日)

▲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长春举行 近日,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面向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加强耕读教育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担当“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责任,坚定自主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的决心信心,进一步提升强农兴农的政治担当。钟登华强调,农林教育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协同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新农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钟登华指出,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抓好耕读教育,把思政工作与耕读教育有机结合,补齐实践教学短板。抓好农林紧缺人才培养,增强专业设置前瞻性和适应性,培养多类型卓越农林人才。抓好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先行示范区,促进“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抓好农科教协同育人,推广“一省一校一所”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使命感,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0日)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在南京成立 近日,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马欣表示,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为全球碳中和领域开放合作搭建了平台载体。期待联盟能够发展成为全球碳中和领域科研合作、人才协作培养、决策咨询的重要平台,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努力造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思维的碳中和领域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碳中和政策研究。据悉,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将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主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全球社会低碳发展,国家和地方实现双碳目标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提供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支持。联盟计划举办国际大学生碳中和知识竞赛、碳中和主题国际学术会议、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推荐展等多种活动。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年10月28日)

▲黑龙江: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日前,黑龙江省安委办、省教育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社会稳定。通知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迅速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安全大排查,坚决整改隐患问题;突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及中学有关实验室中危险爆炸品规范安全管理,着重对剧毒、易制毒、易制爆试剂采购等环节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资质、设施设备安全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品管理等情况及是否存在重大实验安全风险,是否将其纳入本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体系进行重点管控。通知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大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消防安全、校车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校园周边治理等领域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各级安委办要督促指导各行业部门对学校实验室管理及危化品购买、运输、使用、存储、回收工作进行自检自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监督各类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大学校和有关科研单位过期、废弃危化品集中销毁处置工作的指导,消除事故隐患;消防救援机构要加大校园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学校实验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校园电气线路敷设和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1030日)

▲广西实施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西将用3年时间,实施教育“十大计划”,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促进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十大计划”涵盖新时代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强师惠师、教育开放合作提升、“互联网+教育”行动和教育服务能力提升10个方面。在高等教育方面,一是加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制定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发展,全面完成入园高校首期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南宁教育园区。到2023年,在南宁教育园区投入使用新校区的学校达到15所,园区在校生达到10万人。二是持续推进高水平普通本科教育建设。完善普通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重点支持建设150个国家级、315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支持建设120门国家级、900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三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入推进“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聚焦关键领域和学科前沿,加快实施广西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分层分类支持建设6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推动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引领带动广西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是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支持5所左右高校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0所左右高校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30个左右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0个左右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10月28日)

▲福建将建约3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推动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探索建设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福建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分批建设30个左右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力争获批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模式”。在校企联合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福建提出了由校企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围绕国家和省级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鼓励行业企业将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实行真题真做。探索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径,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高校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108日)

▲总投资超100亿元 湖北襄阳实施“招校引院”计划 日前,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襄阳市政府方面表示,近年来,襄阳围绕补齐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短板,大力实施“招校引院”计划,目前已与国内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襄阳市市长王太晖在发布会上介绍,襄阳已投资43.6亿元,用于本地高校湖北文理学院的新校区建设。根据襄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襄阳先后投资数十亿元资金,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分别建设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同时,襄阳积极与国内高校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吸引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去年,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投入使用。目前,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8个,参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23项,累计服务企业100余家,完成企业委托开发项目50余项。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当地计划投入11亿元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和航空航天产业园。目前已依托研究院引进4个通航项目、成立4家高科技企业,12名教授和33名研究生在研究院工作。王太晖表示,“十四五”期间,襄阳将进一步加大“招校引院”的力度,加快补齐科教短板,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1020日)

 

【国际视野】

▲US 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 日前,US News发布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涉及85个国家,超过40个学术专业领域。中国共有289所高校入围。其中内地高校253所,香港高校7所,澳门高校2所,台湾高校27所。相较去年,中国高校整体排名进步较大。今年清华大学排名全球26位,相比去年进步2位,进入全球TOP30,居内地高校第一。北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名全球第45位,相比去年也进步了6位。清华和北大也是仅有的2所入围全球前100名的内地高校。今年,中国内地共有11所大学进入全球200强,比去年增加3所。除了清华和北大,另外9所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105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0名)、浙江大学(115名)、南京大学(135名)、复旦大学(141名)等。来源:US News》(20211027日)

▲俄罗斯:启动“优先2030”支持计划 促进国家和地区大学发展 俄罗斯政府目前正逐步启动“优先2030”大学支持计划。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将其称为“俄罗斯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学支持计划”。这一计划也将成为2012年5月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颁布法令启动的“5-100计划”的延续。“优先2030”计划将采取公开竞争的形式,最终遴选出100 多所大学院校(包括顶尖大学和地区大学)。选拔过程将由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组成特别委员会负责开展,申请院校需提交10年发展计划。参与该计划的院校原则上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至少需达到4000人;第二,学校财政预算至少达到10亿卢布;第三,科研收入占学校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至少要达到5%。此外,满足其中2项标准的高校可承诺在2年内达成剩余1项标准。若申请高校无法独立达成3项标准,可向委员会提交例如申请院校合并的重组计划,同样也具备入选机会。“优先2030”计划资金将用于俄罗斯国内前沿研究和项目,以解决俄罗斯联邦地区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来源:《英国大学新闻》(2021年10月29日)

▲伦敦大学学院UCL首设商学院 为全球第一所专注健康领域的商学院 日前,英国G5大学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宣布成立商学院,这是UCL首次设立商学院。根据UCL官网,全新的商学院名为UCL健康领域全球商学院(UCL Global Business School for Health,简称UCL GBSH),是全球第一所专注健康领域的商学院。该学院会将商科专业和UCL擅长的健康卫生专业相结合,UCL表示,成立这一新学院,是为了应对改善医疗保健管理日益迫切的需求。过去两年,新冠大流行加速了全球范围内健康卫生系统对社区、经济和行业的影响,同时也暴露出该系统和政策的缺陷。UCL表示将通过新商学院培养新一代的医疗管理领导者,尝试利用数字化、科技等工具解决公共卫生参与不平等的问题。来源:《UCL University News》2021108日)

▲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协会出台专业硕士毕业标准 近日,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协会将专业硕士的毕业标准主要分为了四块:专业能力、研究能力、跨专业行动力、影响力。专业能力指的是专业发展、学习能力及伦理道德表现。专业硕士应具有反思和指导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同时应能够评估实际问题的复杂程度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外部支持。研究能力的核心是识别、分析专业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并能够以有策略的、创造性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跨专业行动力的关键是能够在不同学科、参与者、研究视角和观点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重要复杂的问题。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专业硕士所取得的成果:对专业实践的创新、新的知识与程序的开发以及对各研究领域的知识的整合。来源:《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协会》(2021年10月26日)

【院校动态】

▲北京大学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举行 近日,北京大学新工科国际论坛(2021)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新挑战、新工科”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九个分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新工科建设,深化全球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指出,新工科建设规划的提出,是进入新时代北大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竞争实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北大“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工科基础扎实,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积淀;进入新时代,北大在新工科建设上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新工科专业和交叉项目建设;面向未来科技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北大将坚持“以科学促工程”,走出一条北大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之路。他希望以举办新工科国际论坛为契机,把学术力量、人才力量、社会力量充分汇聚起来,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20211025日)

▲复旦大学主办“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21” 14所大学校长聚焦大学使命 共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日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14所中国一流高校校长、副校长云集上海青浦长三角示范区,在2021年度“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共同探讨在“三新一高”框架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道。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指出,复旦大学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八个一流”总体发展目标、以“四个最”为战略先导,将融合创新作为特色,形成五大学科门类梯次建设、交叉学科门类和自主设置前沿学科蓬勃兴起,学科生态体系内能不断壮大,整体发展层级持续提升的新格局,全面推动全校一级学科重点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彰显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拓展力和创新引领力。以大力提升育人和科研贡献力的能级为着力点,培育“大先生”和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强化科研贡献力,担当国家使命。来源:《复旦大学新闻网》20211019日)

▲澳门大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大湾区建设 据悉,澳门大学未来将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联动大湾区科创资源,融入内地更广阔的产业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为未来合作区的重要产业方向之一,其中特别提及要高标准建设包括澳门大学在内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表示,在大湾区建设中,要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尤其是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澳门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透过位于合作区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与内地企业、高校等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逐步推向市场。来源:《新华社20211028日)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 共研国际交流与高等教育未来 日前,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耶鲁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17所中外高校的大学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研大学间国际交流的意义与高等教育未来。本次论坛以“面向共同未来的高等教育:迎接全球挑战”为主题,设有“后疫情时代的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的责任”“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三个议题,深入探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论坛以小型高端为特色,聚焦高等教育热点议题,旨在丰富高等教育对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罗素大学集团国际论坛主席Malcolm Butler表示,新冠疫情让大家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间应主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让合作变得更加多样性。新冠疫情正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全球化面临着新的挑战。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国际知名生物医学科学专家段崇智也表示,大学要在危机中肩负起高等教育的责任,加强学术研究国际合作,聚焦人类发展遇到的共同问题,携手共建美好未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校长、心理学教授Sarah C. Mangelsdorf表示,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加深彼此了解,大学需要培养出可以与世界任何人合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人才,这就要求建设多元文化的校园,学生有参与国际学习的机会。韩国成均馆大学校长、信息学教授申东烈表示,知识要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1017日)

▲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 近日,由湖北大学与宜都市政府共建的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宜都江南创意产业园挂牌。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宜都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创新发展为依托,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整合科技资源,对接技术供需,提供管理服务;开辟产学研用结合途径,组织产业经营主体与湖北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协同推进关键技术开发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中试基地建设、人才引培与技术合作;突破产业技术制约,构建技术交流平台,助推科技企业孵化,实现互利合作共赢。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表示,期望通过科研成果在当地转化、科研团队到企业深度服务和企业到学校发布需求等多种方式,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宜都市现代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宜都做长做强产业链提供湖大智力。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表示,希望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抓住发展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推进一批重大产业研发项目,为宜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宜都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来源:《湖北日报20211025日)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室

副主编

黄刚

李年锦

官璐

430023

张凌云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周娜

8557463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