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19年第3期

发布于:2019/05/17 14:02:38  点击量:

2019年第3期(总第147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20194

 

【高教要闻】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发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双万计划”建设原则有五项:一是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二是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三是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五是“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根据《通知》安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当年10月公布结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10日)

▲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高教“质量革命” 近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29日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据悉,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这一计划。新工科建设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加强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新医科作为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要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提升全民健康力。新农科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涉农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新文科建设则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通过计划2.0的实施,将引导高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陈宝生指出,2009年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列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写好“奋进之笔”的一次“质量革命”。来源:《新华网》(2019429日)

▲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为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增加新依据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意见》指出,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支持高校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参与创业项目的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续签合同等的重要依据。”对于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对给予科技人员的股权奖励,在取得时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科技人员获得分红或者转让股权时,按相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者离岗创业在国家规定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据悉,近年来,为推动创新创业、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部门在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提升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文件。来源:《科学网》(2019416日)

▲八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近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前,8省份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在有序推进。这意味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了由东部改革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与之相对应,8省份实施方案改革方向一以贯之,在穿好“统一服装”的同时,也搭配了“地方配饰”,紧密结合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中学教学实际,在选考科目上实行“3+1+2”模式,衔接中学教学实际和高校人才培养;在考试时间与赋分方式上选择考与高考同期举行,并选考科目科学赋分;在录取方式上实施“两依据、一参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424日)

▲《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发布 近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大会并讲话。钟登华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12000余门慕课上线,两亿人次学习,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开辟了一条满足全民多样化需求的信息化学习道路,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在发展理念、推广方式、学习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中国经验,为世界慕课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钟登华强调,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要把慕课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招,总结经验、凝聚力量、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钟登华要求,一要打好“建”这个基础,要围绕育人建、立足专业建、依靠教师建。二要聚焦“用”这个关键,要创新方法用、联合共同用、注重实效用。三要围绕“学”这个目的,要推进学生学、服务全民学、拓展国际学。四要做好“管”这个保障,要管质量、管服务、管安全。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10日)

▲我国首次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近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科技成果转化量价齐升,2017年全国2766家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121亿元,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这一报告由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根据对全国2766家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调查,2017年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均增长迅速。合同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66%;合同项数为9907项,同比增长34%。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也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交易合同均价显著提高,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22万元,同比增长约24%。同时,转化合同收入超过1亿元的机构达到31家,同比增长55%。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各研究机构、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益活跃,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报告统计,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大幅增长,2017年达47亿元,同比增长24%,政策红利显著释放。此外,高校院所输出技术和服务的能力不断强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6457家,同比增长37%,创设和参股新公司1676家,同比增长近33%。报告也指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既有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有承接企业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等。来源:《人民网》2019411日)

▲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立 近日,“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在深圳成立。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率先加入联盟。该联盟将致力于促进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广泛合作,建立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和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参与联盟的各高校代表一同审议通过了《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章程》,确定联盟的宗旨:秉承合作、共享、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推进世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共同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挑战为目标,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多元、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按照章程,天津大学做为首任轮值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将在未来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新工科教育研究,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新工科教育理论研究与交流;二是开展新工科教育合作,推动学生间的国际交流;三是深化新工科产学合作,促进国际间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共同研讨了21世纪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产学研合作与对话的新机制。来源:《新华网》(2019年4月28日)

▲北京:高考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近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2019年北京将继续推进录取批次改革,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共设置1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市之一,根据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北京市在2017年启动了录取批次改革,先期已将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本科一批、二批进一步合并为普通批后,考生可填报16个平行志愿,并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合并本科批次后,预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大大降低,这将使以往录取数据的参考价值降低,也增加了院校选择难度和志愿填报风险。有关人士认为,考生和家长应更认真了解各高校的情况,在志愿填报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充分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可以填报高校和专业的数量、科类、填报时间、填报方式和录取规则。尤其需要指出,本科招生批次合并后,因为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考生“不服从调剂”风险大,一旦不服从,可能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直接掉到本科的补录。此外,有分析认为,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后,普通本科和重点本科可以面向同样的生源并同台竞争,创造了较为公平的录取环境,相应地也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有助于淡化学历歧视。一般认为顶尖学校的领先地位不会变,而一些被社会广为认可的原二本院校,可能将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19日)

▲辽宁:到2022年近八成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近日,《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配套文件之一《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文件提出,到2022年,建设400个左右国家级和60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辽宁高校数量众多、学科门类齐全,但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补齐高端引领不足、应用转化薄弱的短板,辽宁省将深度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力促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建“高地”强“特色”接“地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有力支撑辽宁全面振兴。建“高地”。辽宁省将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标全省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特色”。辽宁省将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持续做大做强高校特色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打好基础;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培养领军人才;同时加强高校间合作,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挖掘自身特色。接“地气”。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将有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后,辽宁省将坚持把专业设置作为推进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切入点,完善专业设置预警与服务机制,公布年度建议暂缓增设专业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名单,推动一大批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发展。预计到2022年,全省共有50所高校开展向应用型转变改革,占全省高校总数的近八成。来源:《人民网》(2019416日)

▲山东启动高校学科“筑峰计划” 近日,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了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山东将通过“五个一流”建设、学科“筑峰计划”、“双十”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提出,将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学科;深入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启动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课程资源;引进和培养一批一流人才。山东还将强化建设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或全国A类学科。同时,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山东还将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行政级别,由学校自主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二级学院院长。同时,推进高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据了解,2017年,山东就启动了省属高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二级学院及领导人员不再保留行政级别,二级学院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扩大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29日)

▲山西:农科教结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打造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山西提出,加强农林学生实践教学,健全农林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快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建立多样化的学业指导和考核评价体系。山西明确,大力推动“互联网+农林教育”,积极参与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慕课联盟建设,建立山西省农林高校与其他农林高校之间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在山西省农林高校的推广使用。建设5—10个农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出3—5个国家级和30门左右省级农林线上线下精品共享课程,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此外,山西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将联合实施“百人计划”,选派50名左右农林院校骨干教师到农林企业挂职,参与农林企业的生产实践工作,选派50名左右农林科院专家、农林企业人员到农林高校任职,承担相应教学任务。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3日)

▲河南:发行首支高校建设专项债券 近日,河南省属公办高校建设专项债券8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这是继云南、陕西之后全国第三个成功发行高校专项债券的省份,为河南省属公办高校融资开辟了新渠道。本次专项债券包括5年期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3.3%;10年期债券3亿元,票面利率3.41%,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累计为高校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万元,大幅度降低了高校融资成本。本次发行的省属公办高校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等6家省属公办高校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国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背景下,为满足全省公办高校合理融资需求,河南省教育厅近年来积极为省属公办高校拓宽合法融资渠道,努力做到“堵后门,开前门”。此次河南省属公办高校建设专项债券的“融冰”,将对规范省属公办高校建设项目融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改善省属公办高校办学条件发挥积极作用。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11日)

▲四川深入推进“宪法法律进高校” 近日,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启动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今年,四川将陆续组织政治素质可靠、法律功底深厚的专业人士组成宣讲团,深入各高校开展宣讲活动,针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常态化开展“以案说法”;整合律师、公证、仲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师生提供普惠、精准、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加强高校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高校法治文化,促进高校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说,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四川省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意见》,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全面依法治国对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大力推进宪法法律进学校,切实做好宪法法律进高校。四川各高校要把宪法法律进高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将依法治校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抓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在普法教育实践性、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4月11日)

▲广东高校毕业生可享至少两年择业期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新闻通气会。自4月8日起,广东取消暂缓就业政策,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简称择业期)政策,新政策有效期为3年。高校毕业生无须办理暂缓就业手续,就可在一定时间的择业期内,与应届毕业生享有就业、升学的同等待遇。此举旨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广东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据了解,择业期从毕业证书落款日期算起。其中,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择业期为毕业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毕业5年内。择业期政策适用对象包括在广东省内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广东省外就读回粤就业的广东省生源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粤就业的广东省户籍高校毕业生,以及毕业离校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5年内)的毕业生。“相比原来暂缓就业政策只能惠及部分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受众面扩大到所有毕业生。”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介绍,毕业生离校前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按照政策回生源地派遣,档案、党(团)组织关系迁回生源地。毕业生离校后在择业期内落实或变更就业去向的,可办理调整改派,按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和档案、党(团)组织关系迁移等手续。按照这项政策,毕业生就业后辞职(退)的,如仍在择业期期限内,可选择继续参照应届毕业生享受政策待遇。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49日)

▲福建设高校贫困生就业补助金 近日从福建省教育厅获悉,今年福建省将继续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资助帮扶工作,督促各高校设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并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足额发放。福建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梳理、摸排贫困毕业生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贫困毕业生帮扶工作信息台账”,精确掌握贫困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创业意向需求及受助帮扶进展情况;指定专人做好贫困毕业生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监测、精准识别、常态核查、精细管理,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真实、完整、一致且实时更新,做到“一生一档”“一生一卡”“一生一策”。福建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明确要求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毕业生进行100%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开辟“绿色通道”、举办专场招聘会、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和优质就业岗位,且“三支一扶”“服务社区”“基层成长”等计划项目的实施要重点保障贫困毕业生优先见习就业。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4月8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 明确“教书育人是第一学术责任” 近日,清华大学召开“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推进会”,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意见》强调要坚持正确导向,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在评价标准方面,要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成果认定、人才引进、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要把教书育人的投入与成效纳入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方面,要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坚持以能力、质量、贡献评价人才,强调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教师参与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实质性贡献。在评价主体方面,进一步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增强学术共同体的自律,尊重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判断,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标准制定和学术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完善各类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的职责和工作规程。面向学生,要完善以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制度,着重培养学生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完善学生评奖评优机制;以提升质量为导向,完善学位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要营造宽松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师生自由探索;同时坚守学术道德,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介绍说,为确保《意见》的落实,清华大学专门成立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组,保证相关工作切实执行。据悉,相关任务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各相关评价活动将全部按新规定实施。来源:《中国新闻网》2019421日)

▲天津大学:发布新工科建设方案 近日,天津大学发布新工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国特色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变革,未来世界需要掌握多领域知识、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时代担当的工程人才,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该方案重构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整个课程体系由项目与课程形成“课程元”,各“课程元”以课程内项目、课程组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研发项目为主链,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创造和创业,强调毕业生供给满足新兴产业。据悉,天津大学将探索多学科跨界整合、多学院参与合作、校内外、国内外开放办学的新工科平台建设,并力争在3年内持续扩大覆盖面与建设规模,全面推动学校平台建设和新工科方案的实施。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429日)

▲山东大学“瘦身强体” 停招19个专业 近日,山东大学确定2019年19个现有专业停止招生,同时,继续申请增设4个本科专业,新批设的6个战略新兴本科专业启动招生,本科招生专业数量优化到95个。这标志着该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进一步加速,“瘦身强体”获新突破。据介绍,山东大学2019年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包括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布局战略新兴领域和未来尖端领域专业,山东大学将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医学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新专业,并继续申请增设智能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供应链管理与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等4个新专业。同时,深化存量整合,将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相统一,整合9个学科相近、碎片化、口径过窄专业,深化大类招生改革,促进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423日)

▲西安交通大学:建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 日前,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正式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是在高校设立的以博士后国际交流为特色的第一个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该中心将以“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为目标,围绕大团队建设组建研究队伍,力争3年内引进1000名博士后。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2018年10月由人社部批准设立,以西安交大发起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旨在创新博士后培养体制机制,集聚高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探索中国大学改革创新的新模式。据了解,示范中心将以项目为牵引,优先保障在所属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一定规模的团队招收博士后,让博士后能够承担、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创新港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配套四大板块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以企业项目为纽带,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协调西安市政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博士后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49日)

▲华中农业大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着力加强法治工作,深入落实学校章程,着力建设规范、科学、清晰、高效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践行“良法善治”,营造法治育人环境。(一)加强领导,推进各项制度有效实施。成立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协同和宏观指导。出台《华中农业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确立“大学章程—规章制度—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内部工作制度”三级管理制度框架。(二)优化流程,“四举措”提升制度质量。规范立项,由校属单位提出立项建议,发展规划、办公室等部门编制规章制度年度建设计划,并督办落实。2016年以来累计立项96件,克服规章建设碎片化、部门化和重复交叉,增强及时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建设质量。(三)民主公开,营造良好法治育人环境。坚持科学、民主,对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权益的重要制度,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保障师生有序参与,力求出台的管理制度反映广大师生群众的期望和需求。坚持公开、透明,学校规章制度按照十个项目归类汇编、上网公开并支持在线查询,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坚持贯穿、落实,高度重视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制度为基础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管理效能,破除管理壁垒,激活师生创造力,努力实现一流的大学管理。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422日)

▲武汉工程大学与应城市签订校市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应城市人民政府“校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应城市举行。应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徐长斌表示,应城市将从高起点建构合作机制、高质量打造合作平台、高水平优化合作环境三个方面深入推进校市校企合作,希望校市双方携手共进,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深层次提升合作质效,共同书写校市合作新篇章。武汉工程大学校长王存文在致辞中对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应城市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他从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学校与应城市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以此次签约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企在生态循环农业、智慧化工园区、土壤污染检测与修复、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王存文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拓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使学校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应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上,王存文校长与徐长斌市长签订了校市战略合作协议;应城市相关企业、有关部门分别与该校科研团队、管理部门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新闻网》2019419日)

 

聂天保



副主编

吴德明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李笃珊

电子  文档

http://fgc.whpu.edu.cn/


张凌云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