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19年第4期

发布于:2019/06/14 09:18:11  点击量:

2019年第4期(总第148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20195

 

【高教要闻】

▲李克强:全面加强就业服务 拓展就业新空间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良性循环 近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影响稳定就业的因素也较多,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要全面加强就业服务,精准施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企业这一稳就业主体的作用,把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到位,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良性循环。大力推动“双创”上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来源:《新华网》2019514日)

▲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 日前,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一)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经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教育部党组决定制定相关文件,在教育部职责范围内,进一步明晰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应用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处理等方面的权力,划出政策红线底线,进一步提升高校落实科研自主权的操作性,解除高校后顾之忧,使高校吃下定心丸。”(二)做好科研管理“加减法”,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同时,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三)划出政策红线底线,给高校吃下定心丸。《通知》明确高校党委担负落实科研自主权主体责任,要求高校党委充分认识落实科研管理政策创新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要求,切实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通知》明确,根据高校科研工作实际,横向科研经费中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只要委托方或合同中未明确禁止,按照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科研人员可以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但同时,要求学校对科研活动接待费要确定具体管理办法,避免铺张浪费。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528日)

▲教育部:不准将毕业、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四不准”要求。通知强调,健全就业工作核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高校、地方、国家三级核查机制。各高校要认真审核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逐人排查虚假就业等情况。各地要对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进行集中核查。教育部将对地方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随机抽查。此外,通知要求,规范就业数据使用。各地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就业状况仅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经费安排等参考指标,不得硬性挂钩。各高校对院系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要综合考量就业状况、收集岗位需求信息、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通知指出,加强就业队伍建设。各地各高校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培训机制,将就业政策、就业统计、就业管理等作为主要内容,重点针对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等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和集中轮训,全面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来源:《新华网》2019511日)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研讨会召开 近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学位中心黄宝印主持会议。他首先介绍了第五轮学科评估改革思路。他指出,第五轮学科评估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坚决破除四唯顽疾”为突破口,构建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评价体系,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黄宝印指出,学科评估要坚持继承创新,要在保持原有“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在十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贡献;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进一步强化主观评价质量;进一步强化分类评价,特别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评估数据可靠性;进一步强化与相关机构合作;这为第五轮学科评估改革明确了方向。下一步,学位中心将进一步深入调研,开展分片区、分类型以及专项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凝聚更大共识,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案,更好发挥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来源:《教育部学位中心公众号》(2019512日)

▲2019年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发布 近日,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要根据各地高校分类情况和《办法》规定,做好分校预算安排工作,重点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向转型发展、协同创新等改革成效好的高校倾斜。同时,各省还要指导有关高校结合预算安排,向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倾斜,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2019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表显示,这项国家专项资金将下拨给全国3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高校,总经费累计为73.47亿元。其中,河南省预算经费最高,为9.121亿元;河北省预算经费次之,为5.233亿元;排名第三的为安徽省,预算经费为4.943亿元。预算重点支持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加强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实践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持地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来源:《科学网》(201955日)

▲2018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公布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下达2018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9个省份的182所高校或单位撤销489个学位点。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学科来看,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最多,共有24个工程硕士学位点被撤销,软件工程被撤销19个,工程硕士(物流工程)被撤销13个,政治学、生态学、工程硕士(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也超过7个。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学科来看,软件工程最多,共有35个软件工程学位点被撤销。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省份来看,北京市撤销的最多,高达60个,此外陕西省也大幅撤销了44个,辽宁省撤销36个,上海市35个,江苏省34个,湖北省30个,黑龙江省26个,山东省24个,四川省22个,天津市21个。此外,共有28个省份的147所高校或单位增列了218个学位点。有报道指出,与往年相比,2018年学位点增列规模有所缩减。2017年,87所高校共增列了184个学位点;2016年,有178所高校共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而2018年仅有7省份增列共67个学位授权点。来源:《青塔公众号》(2019524日)

▲我国首个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预发布 近日,在福州举行的春季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发布我国首个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该指数旨在“让所有高校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更加科学全面把握本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面向所有高校被认为是该指数的最大特点。本次预发布的指数由5个主清单组成,分别是: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前300;“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全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前100;不同类型学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前20,具体分为综合类、理工类、人文社科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等6类;民办和独立学院教师发展指数前20。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排名前20的高校是相同的。在这两份清单中,位居前三名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地方院校分数差距不大,竞争激烈。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位居前五。从院校所在地区分布看,各地区总分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总分占绝对优势。其中,东部地区上榜499所,中部地区上榜285所,西部地区上榜291所,东北地区上榜137所。从总分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依次为53.46%16.93%19.01%10.6%。在教师教学水平上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公强民弱”的现象。具体来说,进入指数覆盖的民办及独立学院共387所,总分占所有入榜高校的31.93%,从校均得分来看,公办院校是民办院校的2.72倍。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528日)

▲《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 近日,新东方日前发布《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该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留学生回国求职薪酬收入低于留学花费。而在已有留学经验人群中,近七成留学生表示,对留学回报的评价不应局限于收入层面,更重要的是留学经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收获。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8.83%。《白皮书》指出,出国留学让中国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让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加国际化,也有助于他们拥有世界胸怀。同时,也让中国学子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与全球人才竞争,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值得关注的是,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89%的用人单位认可留学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海外学子被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优势。来源:《光明网》(201958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闭幕 近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闭幕,并通过成果文件《北京共识》。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会议内容涵盖展望未来教育、教育政策制定、教育供给和管理、教学教师、学习评估、课程开发、终身学习、伦理安全、促进教育公平包容等多个方面。《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促进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北京共识》强调,要将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健康状况、不分社会或经济地位、不分民族或文化背景、不分地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和学习机会。《北京共识》倡议,要支持对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战略和实践,以期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构建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际共同体。源:《教育部网站》(2019518日)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在安徽芜湖举行。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成立。联盟采取“联合、共建、协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每年拟举办一次联盟校长峰会,分领域、分主题举办若干高峰论坛和研讨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经联盟相关程序,可由相关高校牵头组建学科联合体、教育合作组、科技协同中心等创新合作载体,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还将包括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联盟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建和运行,遵循统一的章程。设立联盟理事会,负责审议和决定联盟重要事项。理事会成员由各参与高校校长组成,其中五所发起高校校长为常务理事。建立联盟轮值主席制度,由常务理事担任,每两年轮换一次。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的任务主要是共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共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共织国际高校合作网络。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2019523日)

▲黑龙江21所高校对接地方发展 近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办的服务哈尔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启动会举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新区地校合作示范基地和达内会计产业学院同时揭牌。哈尔滨新区内21所高校将与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项目对接。会议围绕“服务哈尔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题,以主题报告、项目启动、现场观摩等形式总结交流了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就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新兴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推进高校不断提升服务新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校与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项目对接进行了深度交流研讨。“希望哈尔滨新区内的21所高校,进一步发挥科技、文化、人力资源优势,扎根新区、服务新区,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为科教强省建设和龙江全面全方位振兴注入新活力。”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说,黑龙江省教育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哈尔滨新区建设发展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哈尔滨新区“三区一极”战略定位和“一带、一核、三组团”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与新区改革发展要求紧密契合,为新区提供智力支撑与人力资源支撑。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513日)

▲天津:出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路线图 近日,天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天津教师队伍建设6项改革举措包括: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设立高等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大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由高校自主设置教师、科研、教学辅助、综合管理等人员岗位;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度,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岗位设置、职称比例等核定到区,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区教育实际统筹调配,支持编制紧缺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启动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评选认定工作,遴选100名校长开展“领航校长”专项培训,遴选1000名骨干教师开展“工匠英才”专项培养;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56日)

▲河北省将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三年内拟建设52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近日,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为加快高水平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今年至2021,河北省将立项建设一批国家、省、校三级一流本科专业。据了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涉及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经教育部审批或备案的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本科专业全部十二大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由河北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年度分配的名额等额遴选省级立项建设专业并推荐参加国家评选;今年至2021年,拟建设52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今明两年推荐教育部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将自然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高校按照不低于推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额自行遴选确定本校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今年河北省推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额为390个。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专业建设水平,河北省将强化过程管理,规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程序,并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价,加强对高校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和指导检查。同时,河北省将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和河北省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扶优扶强,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来源:《河北新闻网》(2019516日)

▲重庆:“十项行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近日,为加快推进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着力建一流、补短板、强基础、育特色。行动计划提出“十项行动”举措,包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质行动、“双一流”建设提升行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行动、名家大师英才引育行动、科技创新能力引领行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行动、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行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提速行动、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行动以及“放管服”改革创新攻坚行动。据介绍,通过落实“十项行动”,重庆到2022年将实现一批高校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批学科专业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市。行动计划还明确重庆高等教育信息化提速行动。制定措施,加快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建成30所智慧校园示范高校。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525日)

【院校动态】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探索:跨界融合追求卓越 北京大学把2019年明确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年”,把本科教育作为北大一切工作的根基,并进行了以下四项探索:一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落实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师生共同学习探索的书院制,开通师生交流网上预约系统,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找到“引路人”。全面实行本科生“双班主任”制,书记、校长和院系领导、机关干部深入到学生中间,兼任班主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二是推动本科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推广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班、读书班、混合式教学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实践育人。同时,调整学分比例,把专业核心课做得更凝练。三是将新兴交叉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新兴学科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成立文理工兼容并重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法律、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学科和理工医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进一步优化跨学科、整体性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加强本科课程和教材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好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严格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全力打造精品课,推动优质课程的慕课化。支持教师编写精品教材。来源:《光明日报》2019521日)

▲中国农大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破“五唯” 近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聘任首批讲席教授,全面启动“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争取在今年年内完成“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人才遴选、聘任、支持兑现等工作,重点遴选支持一批虽没有“帽子”,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在服务三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在前沿交叉方向取得突出业绩或具有较大学术潜力的教师,目标是让全校每一位有能力、有意愿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校内人才充分展示才华,实现校内人才和引进人才一同发展、一同支持和一同保障。据介绍,“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以“振兴三农、振兴农大”为核心使命和责任,旨在改革人才评价方式,改革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率先构建新时代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人才评价和发展体系;破除“五唯”,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实行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为落实“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中国农业大学将组织实施“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工程,即在20192020两年,选拔培育支持200名左右高绩效、高贡献、高潜力的教师,支持100高水平、前沿交叉、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科研团队,选派100名教师赴海外研修提升,再带动500名教师迈入学校人才储备库,形成梯队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人才队伍。据了解,中国农大将根据人才岗位定位、发展目标,为人才和团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支持:授予入选学术推荐权、给予创新团队支持等,提供20万—60万元/年的自由支配经费(可用于聘请团队科研助理、财务助理和发放绩效等),50万—150万元/年不等的科研经费,通过人事政策创新,赋予团队负责人招聘权、管理权和考核权,团队负责人可根据团队建设需要自主决定招聘人员,对团队成员进行调整,对团队成员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学校常规教师考核,发挥人才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527日)

▲南开大学发布40条本科教改创新举措 近日,针对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开大学日前正式发布《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即“南开40条”,从十个方面提出40条创新举措,打出本科教育改革“组合拳”。“南开一直有重视本科教育的传统,强调教学优先、坚持以本为本。”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谈到,归根到底,还是要在理念思路上强调“三个转变”:即教育理念从“学科为本”向“学生为本”转变,教育内容从“传授知识”向“提升素质”转变,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教学相长”转变。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介绍,实施以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构建“5+3+X”人才培养体系,在大一新生中“零门槛”推出“二次选拔”机制,“在实际报到的学生中,接近80%都报名参加了遴选,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与可能”。同时,推动O-AMAS有效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教学”教改探索,推广“讲一练二考三”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是教改的“牛鼻子”。在学生层面,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与奖助学金改革。在教师层面,构建重学生评价、重同行评议,轻职称资历的“两重一轻”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完美结合,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李川勇谈到,“今天的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与传统学习有很大不同。”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是“南开40条”里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教与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过推动教学创新、学业指导、社会实践、“全球南开”计划等,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等多领域的师生共同体,真正让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成长。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523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投10亿元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日前发布《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5》,也称“哈工大40条”,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四梁”“八柱”。从现在开始,学校将累计投入10亿元,用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到2025年,要实现本科教育水平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进入世界一流高等工程教育前列。行动计划完成时将为学生实现100%高水平教师为本科生授课、100%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100%学生有机会接受国际教育等6100%。“哈工大40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提出了理想信念引领、大类交叉培养、本研一体贯通、完全学分制度4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四梁”,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专结合课程体系、科教协同实践体系、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国际合作育人体系、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智能信息支撑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8种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八柱”,重点提升工程教育教学合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多维融合育人张力、长远持续发展内力、教师教书育人动力、学生学习产出效力的“六大提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520日)

▲华中科技大学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创造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学校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以有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创新人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实施“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深化“青马工程”和“六有大学生”培养计划。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推进实施本科生“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完善个性化育人体系,打造本硕博贯通的课程选课平台,扩大课程可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生师比,提高小班教学比例,推行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同标准。(二)聚焦原始创新,打造创新平台。持续实施面向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团队计划,选优建强青年团队,支持以个人兴趣为导向,鼓励自由探索,营造宽松学术环境,积极培育原创性研究成果。实施“登峰计划”,建立科研大团队引导机制,健全跨院系人员聘任和评价制度,设立专项培育基金,重点支持学校优势领域跨学科团队,鼓励产出引领性重大成果。(三)发挥核心优势,孵化创新成果。积极构建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大学创新链,瞄准“高、精、尖、缺”,组织大团队、大项目,在先进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能源环保、信息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国家级平台向地方延伸,探索产学研合作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517日)

▲湖北大学与信阳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湖北大学校长谢红星,副校长钱建国一行赴河南信阳学院考察,开展校院对接,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信阳学院理事长高云,名誉校长王北生,党委书记郑先明,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熊健民等参加座谈会。高云向湖北大学一行来访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信阳学院的办学概况,并期待能借此机会与湖北大学加强沟通交流,获得合作双赢。湖北大学原校长、信阳学院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熊健民作为双方联络人,为此次合作牵线搭桥,表示将不遗余力地为两校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谢红星表示,信阳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喜人,良好的办学思路及发展模式也十分契合湖北大学的发展要求。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校院双方在更多领域涌现出新的合作。来源:《湖北大学新闻网》2019524日)

 

 

 

 

 

 

聂天保



副主编

吴德明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李笃珊

电子文档

http://fgc.whpu.edu.cn/


张凌云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