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6期(总第128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2017年6月
【高教要闻】
▲教育部召开深入推进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座谈会 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召开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学生法治教育座谈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田学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田学军强调,高校学生法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贴近青年学生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田学军对做好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推动高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框架统筹考虑。二是要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发挥高校在全民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探索建立法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推进机制,抓好高校法治教育的平台建设。四是进一步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和渠道,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优秀法治教育资源。五是要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与各国高校学生开展法治文化、法治文明的对话交流。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7日)
▲教育部发布新工科选题方向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南规划出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有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5个部分共24个选题方向。新理念选题结合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内涵、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包括4个选题方向:新工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新经济对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经验分析。新结构选题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开展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等,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与组织模式变革。包括4个选题方向: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新模式选题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模式创新。包括5个选题方向: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质量选题在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和专业评估体系,开展多维度的质量评价等。包括6个选题方向: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探索;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新体系选题分析研究高校分类发展、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体系结构,提出推进工程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宏观政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包括5个选题方向: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类推进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6月13日)
▲互联网+教育—— 高等教育新生态:第二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和北京联合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隆重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出席大会。瞿会长指出,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等教育新的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的强调学校引入互联网技术,而是强调互联网技术进入学校之后,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使得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内容、教师等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引发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本次论坛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与平行论坛报告及圆桌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有10余位报告人在主论坛和两个平行论坛上做主题报告,共商“互联网+教育”背景与模式下,如何抓住机遇、转变理念、顺势而为,营造高等教育新生态。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站》(2017年6月12日)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立 近日,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厦门大学联合国内一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旨在深入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校际交流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深度融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推动联盟成员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首批有486所高校和4家企业加入联盟,致力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5日)
▲河北:将建京津冀教育大数据云平台 近日,河北将把加大平台优化力度,构建京津冀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大数据云平台,作为该省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之一。河北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将根据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政府签署的《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总体要求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精神,与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合作,利用电信运营商现有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构建京津冀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大数据云平台。依据大数据创新资源汇聚、供给和应用模式,打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形成覆盖三地、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促进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调发展。来源:《京燕网》(2017年6月1日)
▲江苏:下放本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推进会,明确从今年起下放所有本科院校教师职称系列和实验技术职称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权。此次职称评审权下放涉及的本科院校共有66所,其中省属本科院校31所,市属本科院校5所,民办本科院校4所,独立学院25所,成人高校1所。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各高校将自主开展评审、自主颁发证书。为加强与其他专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衔接,明确规定高校自主评审(初定)的辅系列职称全省范围内有效。此外,高校教师职称评价的导向也将进行调整,不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突出师德、教学业绩和社会服务。师德不过关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时将遭遇“一票否决”。来源:《新华网》(2017年6月6日)
▲甘肃:高校辅导员也可评教授 近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试点工作会议召开,该省将完善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高校辅导员也可以评教授。根据评审办法,高校在岗的专兼职辅导员遵循“在岗聘任、离岗解聘”原则,职务名称延用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强调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年限,注重工作绩效,要求申请人具备相应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所有成果均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根据评审办法,高校在岗的专兼职辅导员达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或具有学士学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即可评助教。而教授评审条件则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限累计10年以上,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系统主讲过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近5年来连续年均课堂授课不少于36学时,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科研成果满足规定条件中的3项等。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6月9日)
▲江西:发布《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近日,江西省发布《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了整体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该省高等教育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数量较多,特别是一些学科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且特色鲜明。因此,《实施方案》除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外,还重点突出学科建设。同时基于该省本科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方案》将一流专业建设也纳入其中。二是分类与分层、分阶段相结合。整体建设分为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一流学科分为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和培育学科;一流专业分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时间上分为到2020年和到2030年两个阶段。三是提升学术水平与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施方案》将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作为该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理念贯穿始终;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等行业产业集群作为一流学科专业选择的重要考量。比如:对产业需求紧迫,但学科基础离国内一流学科有一定距离的学科作为培育学科予以重点培育,体现需求导向、产业引领。四是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筹措相结合。除省财政资金外,还通过支持高校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鼓励高校自筹资金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发挥省财政资金的引导、聚集、放大作用和高校内部资金整合、盘活的综合效应。同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专项资金实行分类、分档、分级支持的办法。来源:《江西省教育厅》(2017年6月14日)
▲辽宁:省教育厅就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作出工作部署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把校企联盟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的关键环节,由七个相关处室及一个直属事业单位形成“七加一”常态合体工作模式,厅长办公会定期调度部署,摸清底数、解决问题、研究措施、推进工作。截至5月25日,共有46所高校牵头或参与组建25个校企联盟,联盟成员2457个,覆盖该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卫生、装备制造、冶金、石化、法律、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等21个行业,初步建成以辽宁经济发展重点产业链为目标集成高中等学校人才链、创新链的校企联盟体系。辽宁省召开省教育厅厅长办公会议。会议指出,高校对校企联盟建设的认识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年初的不理解、不情愿、消极被动,到现在积极主动、争先恐后。联盟组建的数量已超过预期,进入到规范管理和推进联盟开展实质性工作阶段,工作重点也从推动组建联盟向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转变。会议要求,要按产业划分和我省产业布局规范管理校企联盟。一是要对照产业目录逐项梳理,一个产业方向原则上只建立一个联盟,对重复组建的,要调整合并,建立高校间协同合作机制;对联盟尚未覆盖到的省重点产业领域,要加紧建设。二是要按产业建立规范、实用、可操作的考核指标,推动联盟牵头高校和参与高校做实工作。考核指标中应关注高校加入联盟的数量,具体学科、专业投入产业联盟的类型以及占高校总的学科、专业的比重;联盟内高校数量、各校投入产业联盟的具体学科、专业数量以及占全省同类学科、专业的比重。来源:《辽宁省教育厅》(2017年6月19日)
▲宁夏:制定《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力争到2020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排名中,全区高校5个以上学科位列西部前20%,3个以上学科位列全国前15%,其中2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力争到2025年,全区10个以上学科位列西部前20%,6个以上学科位列全国前15%,其中3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学科建设将秉持聚焦一流,提高质量;规划引领,特色发展;推进改革,重点突破;注重绩效,分类管理的原则,实现凝练一流学科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集一流师资队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等任务。来源:《搜狐网》(2017年6月16日)
【院校动态】
▲江南大学:六项举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近日,江南大学采取六项举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是以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推动教师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做好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课题的组织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等工作。实施“教师卓越工程”项目,鼓励并支持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营造重视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二是以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组织教师培训研讨。组织新进教师入职培训,通过开展“微格教坛”、“入职教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训练,促进新任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需求。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至善教学骨干教师研修计划”,打造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师中坚力量。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开展“卓越讲坛”、“精品展坛”、“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等系列培训提升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水平提升。三是以教学问题解决为切入,开展教学诊断咨询。根据教师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合作研修和咨询服务,帮助总结教学经验、突破教学瓶颈。组织实施“潜能教师教学提升计划”,通过课堂评价、教学咨询、教学调查等方式进行跟踪指导,激发教师教学潜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理论、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咨询,满足学校特色化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四是以教学示范引领为抓手,搭建教学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国内外教师教学发展交流合作,推进教学经验分享和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外部联络,参与国内外教师教学发展会议等,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融入现代化教育进程。进一步完善“卓越教学智库”,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利用网络平台,汇集校内外优质课程,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五是以教学评估实施为重点,提供教学质量保障。加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组织开展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等在内的教学评估,探索推进社会第三方评估和国际评估。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数据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考核、检查和评估,高度重视学生评教和结果反馈,确保教学改革卓有成效、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六是以教学制度建设为基础,构建教学卓越文化。建立完善包括课题管理、教师培训、教学评估、资源建设等系列政策,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完善教学激励体系,组织优秀教学奖评选、青年教师教学会讲、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编撰教师教学案例、教学项目研究成果、入职教师文萃等,弘扬先进教学文化。来源:《教育部网站》(2017年6月1日)
▲上海财经大学:开设解读经典课程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坚持将《资本论》纳入经济学人才培养必修课,并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是构建分层次课程体系。系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将《资本论》经典研读课程体区分为通识、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面向普通本科生开设《资本论》与经济学思维通识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开设《〈资本论〉选读》专业课,鼓励本科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资本论》(中级)必修课,采用教师解读原著和课堂分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对原著的理解分析能力培养。面向博士研究生开设《资本论》(高级)必修课,采用学生主体发言和课堂集体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资本论》关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经济学理论素质和认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二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核心引领作用,打造专业教学团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举办《资本论》相关课程或学术讲座。组织教师赴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色的知名高校访学,开拓专业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作用,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学技能培训。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建立课程作业、课程答疑、课程考核等档案资料,提高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三是建立保质量长效机制。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各个环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教学方式、课程、教师以及学习效果等开展调研,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加强学术研究,参编或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资本论〉导读》《〈资本论〉教程简编》等教材,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加强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结合学习,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教育部网站》(2017年6月9日)
▲华中师范大学:实施“双带头人”工程 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实施“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多措并举选好配强用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一是搭建“三个平台”,选任融入促培养。完善制度保障平台,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纳入学校党建规划,将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纳入校党委常委会议题,制定改进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规范选任工作。搭建人才选任平台,将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综合考虑思想引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育人能力,以公推直选、上级选派、公开竞聘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科研骨干中按照“一好双强”标准,严格选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拓宽人才储备平台,推选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党员教师担任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以选任支部书记的标准,早选苗、早培养、早成长,目前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学术带头人占95%,全校“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二是办好“三个课堂”,教育融入促成长。办好党性课堂,组织“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纪律观念”等专题党课,做到教师党支部书记每两年轮训一次;运用“互联网+”党建平台,组织支部书记微党课、支部风采微展示活动,建立“线上+线下”党性教育模式。办好能力课堂,分层分类加强管理服务、群众工作及党务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能力。创新实践课堂,遴选骨干教师党员到校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挂职,选派青年干部驻村锻炼,发挥其专业特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双带头人”在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三是推动“三个建设”,服务融入促管理。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双带头人”做到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关怀、发展上铺路。建设考核制度,制定教师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任务书和支部书记个人承诺书,明确具体职责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支部书记履职情况与评先评优、奖励表彰、提拔任用相挂钩。建设示范典例,通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效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来源:《教育部网站》(2017年6月12日)
▲湖北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近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签订“1+1+1”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和研究生赴港交流学习项目的协议,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对外交流水平和整体质量。“1+1+1”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规定,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每年可根据条件,从在校学习满一年的研究生中择优遴选4至6名,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进行第二学年的学习,期间可享受一定奖学金。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后,再返回湖北大学完成第三年学业,毕业时可同时取得两校颁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赴港交流学习项目规定,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可申请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并享有减免一定学费的优惠条件。赴港期间,湖北大学研究生院、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还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负责人就“1+1+1”双学位项目的课程设置、学分互认、培养经费等细节问题进行商议和确认,并形成相关细则。来源:《湖大要闻网》(2017年6月2日)
主 编 |
聂天保 |
地 址 |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 |
副 主 编 |
吴德明 |
|
行政楼620 |
编 辑 |
官 璐 |
邮 编 |
430023 |
|
李笃珊 |
投稿信箱 |
fgc@whpu.edu.cn |
|
|
电 话 |
83927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