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期(总第170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1年4月
【国内要闻】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近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开放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4月20日)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3万亿元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经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4203亿元、24295亿元、8428亿元、1399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9%、6.55%、9.14%、3.99%。在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9.97%。根据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12954元、14103元、20342元、23489元、22568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9.14%、4.43%、3.94%、6.10%、6.5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7241元,比上年下降3.78%。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4月28日)
▲教育部启动编写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教育部召开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编写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并讲话,她强调编写《读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她要求《读本》编写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统领教材,创新呈现形式,打造融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适宜性为一体的精品教材。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4月14日)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出炉 近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全国出版。报告显示,2019年,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合同项数为15035项,比上一年增长32.3%;合同总金额为152.4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9.1%。其中,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成果有24项,较上年下降20%。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为2815项,比上一年增长10.9%;合同金额为47.0亿元,比上一年下降18.9%。报告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得到了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指导。针对报告中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指标2019年有所下降的原因,经初步调研认为高价值科技成果的产出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不具有连续性。报告显示,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9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高校院所兼职从事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210人,比上年增长23.4%。数据表明,产学研合作保持稳定增长。来源:《科技日报》(2021年4月15日)
▲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召开 日前,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以“夯实教学‘新基建’,托起培养高质量”为主题,对高等教育相关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会议指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教育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和内生变量,发挥好国之战略重器作用,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实现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塑造国际合作优势的竞争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持续力、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满意率全面提升。会议强调,高等教育高质量的根本与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教材和技术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基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和技术水平,实施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攻坚行动,扎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强化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4月1日)
▲两部门:鼓励高校在海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高校在海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在海南建立国际学院、鼓励海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见》支持海南在陵水国际教育先行区、乐城先行区等重点开发区域设立高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计算机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海南创业、兼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在保障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参与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4月8日)
▲“华东八校”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近日,由同济大学提议,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东八校”共同发起组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成立。联盟将发挥长三角高校优质资源的优势,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根据章程,联盟将围绕可持续发展领域,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学科优势,通过资源共享、课题共担、学分互认和人员互聘等新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咨政建言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青年与教育联盟”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联盟发布《促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校行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指出,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高校承担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在促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责任重大,义不容辞。联盟面向全体高校发出如下倡议:一是号召师生学习零碳知识,树立绿色低碳新理念,加深师生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二是呼吁师生从身边做起,开展绿色低碳活动实践,鼓励大学生投身绿色校园建设;三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解决绿色低碳领域“卡脖子”问题,推动绿色低碳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四是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融入全球绿色低碳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和支持全球绿色低碳创新合作。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年4月24日)
▲聚焦“行业特色性”:八所高水平大学共话师资队伍建设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等八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人事处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行业特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项目负责人、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强调,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行业特色高校要始终坚持行业导向的一流高校建设方向和目标,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协同一致、高校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科研攻坚方向统一。尤其要强化师资队伍“行业特色性”建设的观念和认识,解决行业特色高校师资“综合化”“去行业化”的问题,增强教师的行业实践背景,强化师资队伍的行业特色。与会专家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统筹行业特色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的领导机构。一是完善行业特色高校与国内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深度互动融合的制度建设,打破行业三大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引导行业主体之间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就高校师资深入行业一线实践锻炼、企业及科研院所专家深入高校参与工作等交流、合作模式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加强国际化建设,重点加强国际一流专家学者的全职引进工作,完善国际行业专家兼职聘任工作,建立国际化的行业特色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以解决科研、教学中的重大问题。三是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行业特色高校深化内部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师资引进、培养、评价、考核、激励和监督等环节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性”,重点加强青年教师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培养和考察,重点改革现行的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加入行业贡献度等衡量指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4月13日)
▲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 近日,“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1:迈入新阶段”在山东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在题为“新文科建设迈入新阶段——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主旨报告中,从新文科内涵认识再深化、新文科建设原则再深化、新文科建设路径再深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建设“新文科”的核心要义是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服务人的现代化新目标。新文科建设要进一步做到 “三个结合”,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樊丽明还分享了山东大学“抓好新专业(方向)的建设、抓好新模式的构建、抓好新课程的建设、做好新理论的支撑”四位一体的新文科建设模式。会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作为首期特刊,《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设置了起航之声、专家观点、典型案例和大事记四个部分,汇集了2020年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中专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收集了十余所高校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新文科自2018年提出,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探索实践阶段,2020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开启了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本次论坛认真贯彻落实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了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也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4月12日)
▲北京市: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在会议中强调,北京是高等教育的重镇,要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设,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带动提升全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为首都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清华党委书记陈旭表示,在清华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校师生心情十分激动、备受鼓舞和鞭策,清华大学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服务国家,努力在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坚定不移向着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前进。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4月21日)
▲天津:让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 日前,天津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指导意见出台。天津将发挥高校和所在区“双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核心功能,使其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按照国家级、市级和培育级三个梯次,天津将依托高校学科优势,结合所在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以“一校一园”“一校多园”“多校一园”等模式建设大学科技园。在高校资源密集的区建设有区域特色的大学科技园;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自建或参建大学科技园;支持京冀高校在天津建设大学科技园分园。实行“一园一策”,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社会资源汇聚融合,实现大学和区域协同融合发展。鼓励集约用地、复合用地,盘活周边空置楼宇、老旧厂房等存量资源,为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空间。围绕大学科技园推进高品质、低成本社区建设,在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便捷、生活便利的配套服务,形成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创业环境。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4月6日)
▲山西:用5年时间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省属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校一面”、特色发展。《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养符合本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产业为要,主动服务发展,建立健全与本省能源革命和14+N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度契合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体系;坚持产教融合,打通产、学、研、转、创、用一体育人“堵点”,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坚持改革引领,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协调。《意见》明确,将分三批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21年10月底前,确定至少10所高校率先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2022年,建设数量达到15所以上。2023年,引导更多高校开展建设并进行质量评估。重点加强办学定位与治理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等十个方面的建设。《意见》提出,有关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以3年为周期,制定建设任务书,明确建设目标和分年度建设任务。省教育厅将对学校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和结项验收,并建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制度,以应用型专业建设带动应用型高校发展。为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费投入,山西将统筹省“1331工程”等财政专项经费,予以引导性资金支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4月15日)
▲贵州实施岗位拓展帮毕业生就业 近日,为促进2021年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贵州将从实施岗位拓展、实施创业创新引领行动、实施就业技能增效行动、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实施就业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和实施就业权益保护行动六个方面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贵州规定,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吸纳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最长一年社会保险补贴。对接省内重大产业发展项目、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十大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协调编制部门拿出空缺岗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和网络创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府开发投资的各类创业载体安排一定场地免费向毕业生提供,扶持5000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并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贵州明确,将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根据需求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服务。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4月5日)
【国际视野】
▲九个人口大国(E9)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召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孟加拉国联合日前在线举行九个人口大国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指出,中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引领,一直在持续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部署,发布一系列文件,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二是加快普及网络教学环境,全国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95.2%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基本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残疾儿童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四是推动教育创新,注重信息素养培育,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钟登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中国实施大规模线上教学,覆盖全国大中小学近3亿师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疫情,积极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线上教育资源。钟登华强调,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教育重任在肩,自身也必将发生革命性变革。中国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各国加强政策对话,推动互学互鉴,共同促进落实教育信息化《青岛宣言》、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共享技术、教学资源,打造数字教育共同体,推进落实2030年教育议程,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4月6日)
▲2021大学校长全球论坛全体大会举行 各国大学校长谈大学愿景 近日,2021大学校长全球论坛全体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形成了“清华共识”,指出大学之间应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共同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论坛以“共创未来:大学的愿景与新使命”为主题。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内罗毕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校长就“更开放的大学”和“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两个主题进行了探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贺信中表示,联合国已经发起了联合国学术影响倡议,他期待与世界各地的高校以及教育者持续合作,使得多边主义更好地适应于21世纪,共同建设一个更平等、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主题讨论环节后,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宣读了此次论坛形成的“清华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大学需担负起更大社会责任:一是成为更开放的大学,通过增进人类知识、促进教育发展,形成富有同情心、包容且公正的价值观;二是成为更融合的大学,通过突破物理界限、学科壁垒和技术局限,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世界;三是成为更具韧性的大学,通过创新研究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促进高等教育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蓬勃发展。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25日)
▲美国政府提出2500亿美元科研投资计划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日前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提议,在未来几年内为美国的科研机构投入2500亿美元,以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其中1800亿美元专门用于资助“面向未来的研发和技术”;另外700亿美元用于与研究相关的领域——从防治流行病到支持农村地区创新等。具体而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获得500亿美元。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上周提出了一项立法,计划未来5年为NSF拨付720亿美元,其中130亿美元拨付给名为“科学与工程解决方案”的新理事会。大约400亿美元将用于升级国家研究设施,包括联邦实验室和全国大学的实验室。其中一半捐给少数民族服务机构,包括100多所历史悠久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BCUs)。拜登还呼吁成立一个新的隶属于HBCU的国家气候研究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目前每年的预算为10亿美元,未来一段时间将获得140亿美元,以推进其使命。该计划要求美国商务部将这笔资金用于“将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机构聚集在一起,推进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技术和能力”。拜登还将把目前投资额为1.5亿美元的“制造业扩展伙伴关系”的规模扩大4倍,资助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中小企业。来源:《科技日报》(2021年4月6日)
【院校动态】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率团赴上海、浙江、湖南、江西 推进北大与地方合作 近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率团访问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拜会主要领导、推进校地合作项目、考察地方研究院建设,并出席选调生座谈会。3月29日,北京大学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就“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进行合作签约。3月31日上午,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续签《浙江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4月1日,邱水平一行拜会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和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邱水平表示,北京大学将与长沙携手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深化市校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稳定长期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结出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形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地方助推高校创新的良好格局。4月2日,邱水平一行赴南昌出席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作为江西省、南昌市与北京大学合作实施载体,定位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6日)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召开 日前,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表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深度影响教育发展的今天,讨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尤为重要,对未来系统性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此次成立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旨在进一步明确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汇聚校内外、国内外学者及实践者的智慧,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12日)
▲浙江大学召开首次国内合作大会 近日,浙江大学国内合作大会召开。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在国内合作中落实“四个更加”战略导向,坚持以质量为先,做实布局提高规划质量,做实队伍提高平台质量,做实项目提高产出质量,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地方“金名片”;以水平为要,顶天立地勇攀高峰,汇聚一流人才,助推教育教学开新局,在国家区域目标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对接中体现高水平和引领性;以声誉为重,赢得政府认可,赢得行业尊重,赢得群众口碑,在“有我”与“无我”中提升学校声誉;以贡献为上,培养一流人才,攻克国家卡脖子难题,解决区域发展重大问题,产生具有先进性引领性的成果,做到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任少波强调,要完善校内治理体系,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提升院系基层合作组织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资源拓展与配置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内合作新动能。全校上下要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国内合作工作迭代升级,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来源:《浙江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17日)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成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正式成立。上海市政法委副书记陆民,市国家安全局局长黄宝坤,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原党委副书记、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代理院长胡近,以及上海市和学校有关部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黄宝坤表示,愿与上海交大共同组建跨部门的研究团队、打造跨领域的协作平台,推动高校与专业部门融合创新,实现学院与国家安全机关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机制性问题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学理支撑、具备普适性、推广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树立大安全理念,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屏障。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16日)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三方联席会议在苏州举行 近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三方联席会议在苏州市政府召开。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对苏州市、苏州高新区一直以来给予苏州校区建设的支持和努力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2021年是南京大学“校区建设攻坚年”,全校上下致力于加强苏州校区顶层设计、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全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积极谋划六大综合平台、统筹推进校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他表示,南京大学将携手苏州扎实推进校园高质量建设,打造最美“湖畔大学”;着力提升办学内涵,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苏州打造太湖科学城;全面推进务实合作,实现名城名校深度融合,共同谱写名城名校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14日)
▲湖北大学召开首届文科大会 近日,湖北大学召开首届文科大会,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作主题报告,介绍了学校文科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工作安排。刘建平指出,本次文科大会的召开,首先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湖大未来五年文科发展总体目标:即未来五年,文科研究实力显著提升,学术原创力明显增强,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对学校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的提质进位形成显著支撑。刘建平要求,全校师生要凝心聚力,全面提升湖北大学文科整体水平。要切实增强发展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整体水平提升和重点突破。要守正创新,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以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出台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激励办法和标准。要凝练特色,大力发展文科特色方向,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特色,要回应社会需求,抢占特色学科制高点。要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围绕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平台,聚集力量。要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增强学术影响力、政府智库影响力和社会思想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再上新台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就湖北大学未来五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对湖北大学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现实责任和未来视野,站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提升湖北大学未来整体竞争力、影响力的角度,繁荣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二是要抢抓机遇,充分提升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和拓展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同时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三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会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就《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2021-2025)(讨论稿)》及相关配套文件进行了介绍。来源:《湖北大学新闻网》(2021年4月30日)
主 编 |
聂天保 |
地 址 |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
副主编 |
黄刚 |
|
|
|
李年锦 |
|
|
|
官 璐 |
邮 编 |
430023 |
编 辑 |
张凌云 |
投稿信箱 |
fgc@whpu.edu.cn |
|
周娜 |
电 话 |
83927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