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选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选编

高教动态2018年第4期

发布于:2018/07/05 08:55:58  点击量:

 

2018年第4期(总第138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20186

【高教要闻】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陈宝生强调,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主持会议。上海市教委、江西教育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做交流发言。会议在四川大学设主会场,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高校设分会场。中央有关部门教育司(局)、各省份教育行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负责同志,教育部有关司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负责同志,高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等共5.2万人参加会议。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22日)

▲我国846个工科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作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已得到其他18个成员国(地区)认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计划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大类全覆盖。据介绍,我国每年有120余万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华盛顿协议》相关国家和地区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学位时,将享有当地毕业生同等待遇,为中国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国际统一的“通行证”。同时,认证结果在行业及企业内有较高的权威性,在部分行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或能力评价中享有不同程度的减免和优惠。2006年,教育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0多年来,我国以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以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改革举措。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加快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来源:《新华网》(2018年6月12日)

▲科技部教育部签署科教协同工作协议 建设新时代科教协同“绿色通道”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在京召开科教协同工作会议暨高校校长座谈会,建立科教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新时代科教协同融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代表双方签署《科技部 教育部科教协同工作协议(2018—2022年)》并讲话。根据工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设立科教协同领导小组,加强政策措施协调,建立高校校长座谈机制,建立完善重大政策落实机制,齐心协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共同推动督促中央科技创新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在高校落地落实。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扩大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重视发挥高校智库的咨询作用。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校长围绕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作用的发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等提出了意见建议。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13日)

▲2018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召开 近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承办的2018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南昌)在南昌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用情况。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等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菊生主持会议。会上,南昌大学与俄罗斯科学研究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科研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基伦斯基物理研究所、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南昌航空大学分别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及无线电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本次会议分为南昌段与哈尔滨段,南昌段的会议得到了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指导,会议旨在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合作及成果交流,深入落实教育部领导访问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果,共同搭建新材料学科与航空航天学科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中俄乌白等国家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中外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13日)

▲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中国27所高校入榜 近日,“路透社TOP75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年度榜单发布,中国(入榜27所)与韩国(入榜20所)高校占据主导地位。韩国KAIST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简称POSTECH)在2018年度“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中名列前茅。该榜单旨在列出亚洲在推动科学进步、发明新技术以及新兴市场和行业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的教育机构。“路透社TOP 75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2016年首次发布即与全球专业信息提供与分析服务领域的领导者科睿唯安合作,今年的榜单再次基于其专有数据和多指标分析,其中包括来自德温特创新平台(Derwent Innovation)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来自Web of Science的学术论文引文数据。此次发布的榜单,中国共有27所大学上榜(包括香港的3所大学)。今年新入榜的三所机构均来自中国:中国矿业大学(第56位)、山东大学(第67位)和厦门大学(第74位)。与去年相比,2018年持续入榜的中国高校中有15所高校的排名均有所提升,进步明显的高校包括复旦大学提升9位,位列17;华东理工大学提升10位,居于第33位;西安交通大学提升9位,位居第53位。清华大学(第5位)是中国排名最高的大学,与去年相比上升1位。与欧洲和北美洲不同,亚太地区高校的表现较为稳定:相比之下,路透社2018年度欧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中有15所大学新入榜。来源:《科学网》201865日)

▲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排位齐升 近日,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6日晚在伦敦发布了第十五期《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清华大学从世界25位升至第17位,北京大学则从38位升至30名。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中国大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6所大学名列世界百强。作为世界权威大学排名之一的《QS世界大学排名》,本次排出了世界前1000位大学,涵盖了8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连续第七年排位世界第一,亚洲排名最顶尖大学则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摘取,名列第11名。中国香港7所、中国澳门1所、中国台湾17所大学榜上有名,共有40所中国大学名列全球500强。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博士介绍,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共评估了1,011所全球大学,评估结果基于过去5年全球151个国家顶尖的数万学者和机构的专业评议,以及对全球最大论文数据库中过去6年数以千万计学术期刊论文等的数据分析。《QS世界大学排名》诞生于2004年,获得联合国和为数众多的国家与地区的认可,其评估结果和数据,成为多个国家评价和规划本国教育事业的依据,为世界上广受欢迎评价各国大学综合表现的比较数据来源。张巘博士表示,中国大学整体在科研论文的事业发展上成绩显著,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和欧美名校的差距不断缩小。来源:《科学网》(2018年6月7日)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 日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在京联合发布《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高校和学科表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入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高被引学科的高校越来越多,入选学科的排名越来越靠前。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ESI数据库,时间段为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国内地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ESI前1%高被引学科,这些高校被作为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对象。报告从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优势学科等不同维度展现了中国高校的“坐标”,由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高校ESI1%各学科排名变化情况三部分构成,每部分都有丰富的榜单作为支撑。报告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说,从选用的各项指标上看,中国高校表现出了快速上升的态势。在ESI的22个学科分类中,中国高校入选数量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化学、工程学,有超过100所高校入选这两个学科。超过50所高校入选的学科有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报告显示,10年来高被引论文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列一、二位,浙江大学排名第三。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26日)

▲经合组织发布教师政策报告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报告《有效的教师政策:来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见解》,反映全球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该报告指出,在参加2006年和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拥有更多教师聘请自主权的学校,学生的成绩会更高;有更多自由调整教师职位、工作条件和薪酬的学校,也更能吸引优秀的教师。学校领导在调查中也指出,缺少合格的教师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调查显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对班级较小、学生较差、教师比例较低的弱势学校采取补偿措施。然而,在1/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弱势学校的教师资历和经验都不如优质学校的教师。此外,与这些弱势学校相比,贫困学校聘用合格教师的比例更低,针对此问题,建议通过对教师进行更全面的职前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使教师具备在贫困学校工作所需的技能。该报告还显示,在经合组织成员方中,平均4.2%的15岁青少年渴望成为教师,这一比例远高于目前教师人数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2.4%)。女孩比男孩更希望从事教师职业,此外,在教师薪水较高的国家,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更高。该报告还分析了高绩效系统中教师政策所具备的3个特点——在开始职业生涯之前,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性课堂教学培训;提供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机会,例如学校举办的工作坊;具有以教师持续发展为重点的教师评价机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29日)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于近日出炉。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91.7%)基本持平,略低于2014届(92.1%)。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高职高专为91.5%。从近三届的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平稳态势。对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报告指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4%),最低的是历史学类、法学类(均为86.1%)。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5%)、工程管理(95.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5.8%)。此外,报告还指出,根据今年就业蓝皮书中新增的中华英才网研究院数据报告,在本科各学科门类中,毕业生简历平均被企业下载数量最多的是管理学(5次),其后为经济学(4.2次)和工学(3.4次),最少的是历史学(2次)。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3988元,比2015届增长了262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4376元,比2015届增长了334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3599元,比2015届增长了190元。从近三届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也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报告还指出,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2013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6667元,比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高3392元,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5312元,比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高2037元。高等教育回报在三年内效果明显,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后发力较强。据悉,2016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评价的全国样本量约为28.9万,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313个专业,以及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来源:《光明日报》2018614日)

▲数据科学专业发展现状蓝皮书发布 近日,第三届大数据教育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竞霜代表论坛组委会发布了《国内外数据科学专业发展现状报告》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现阶段我国高校数据科学专业建设存在两个难题:第一,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由于大数据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身缺乏权威的学科外延与内涵的定义,课程设计主要从应用角度出发,并且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稳定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二,教学科研资源严重匮乏。相较于各高校开办大数据学科、学生学习大数据专业的热潮而言,国内从事大数据研究的教师较少,尤其是非顶尖高校。各高校都存在利用相关专业如数学、计算机的教师来教授大数据课程的现象。本次论坛主题为“财经背景下大数据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家学者分享了大数据领域最新学术研究前沿和在科研、产业中的最新应用,已获得“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代表也分享了大数据专业申报及建设经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企业人才需求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据悉,2016年教育部首次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首批的三所院校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83所高校获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都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趋势。作为新兴交叉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研发、实验实践体系构建等成为数据科学和大数据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62日)

▲河北:加大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支持 日前,河北出台新政加大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规定职业学校、高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对于职业学校、高校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河北将进一步优化政府投入,完善体现职业学校、应用型高校和行业特色类专业办学特点和成本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拨款机制。认真落实职业学校、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房屋拆迁管理费和河道管理费等相关规费减免政策,依法落实职业学校、高校免征耕地占用税政策。河北明确,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河北将开展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19日)

▲青海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 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条件 日前,青海省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青海将建立职称聘任退出机制,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硬性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根据《实施意见》,青海将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硬性要求。对基层和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技术岗位,可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等形式替代。以用人主体结合用人需求为主,根据评价结果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职称评价结果与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有效衔接。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和竞聘上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建立职称聘任退出机制,实现职称评聘管理的渠道畅通。来源:《人民日报》(2018615日)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启动 从近日召开的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将于2019年启动“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对入选高校每年给予200万元资助。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介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将遴选推出一批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提供重点支持,力求出一批好老师、好课程、好学院、好制度,在实践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规范。上海明确,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强化项目支撑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申报主题必须聚焦课程思政,在各类人才项目评审和表彰项目中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在此次会议上,《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门课程思政示范在线课程、100门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整体建成一个人文医学课程体系。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18日)

▲优化部省合作机制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举行部省联席会议 近日,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在深圳签署《共同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协议》,并召开2018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见证签字仪式。陈宝生、马兴瑞出席部省联席会议并讲话。根据协议,在巩固以往重点共建成果基础上,教育部和广东省将共同推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共同推进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学科,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陈宝生强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立足新时代办好广东教育,要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集中发力,推动广东教育再创新辉煌。马兴瑞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希望部省双方加强协同配合,全力确保各项合作项目取得实效。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14日)

▲湖北省部分职业资格效力等同职称 近日,湖北省人社厅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向全省印发《关于建立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原有相对独立的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打通使用,明确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效力直接等同于职称。《通知》明确,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验船师、注册计量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建造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等13项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资格直接对应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两者享有同等效力。以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上述13项职业资格,不能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依据,还需参加相应系列评审,方可晋升。此项新制度打破了原有政策壁垒,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上述13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即可直接对应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有机会晋升相应高一级职称。《通知》还明确,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卫生技术、经济、统计、会计(审计)、通信、计算机软件、出版、翻译、船舶等9项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资格按现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有关规定对应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国务院清理规范职业资格前,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资格证书仍然有效,对应工程系列质量专业相应层级的职称。来源:《湖北省政府网站》2018627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已与50多个国家280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近日,从清华大学获悉,从1978年到2017年,来清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7万余人、国际学生3.2万余人,清华公派教师和学生共计14.7万余人。目前,清华与32个国家的140所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与全球50多个国家280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与全球影响力。据悉,2008年到2017年,清华毕业的研究生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的比例从22%上升到38%,博士生从38%上升到64%,本科毕业生达到54%。“这是国家投入也是学校重视的结果,使更多学生在求学阶段就有扩大自己视野的经历。如果大学要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没有开放是做不到的,它也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据介绍,清华2016年推出全球战略,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切实开展服务国家和世界的研究和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与全球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清华又提出国际办学能力提升计划,以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扎实推进校园国际化建设。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25日)

▲复旦大学成立党建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各项部署,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推动党员管理和党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复旦大学成立党建服务中心,致力于构建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服务平台,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服务。据了解,党建服务中心将在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领导下,配合开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服务,依托学校和区域化党建资源、党校师资库,为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提供支撑。其职责功能包括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材料审核、党员队伍统计,并做好整合校内及区域化党建资源,满足党员、党组织多样的活动需求,提供党建活动项目和党课预约;定期收集基层党组织党建动态,做好党建信息地图及宣传交流展示,编发《复旦大学基层党建动态》等工作。该中心设立支部书记工作室,安排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实绩突出的支部书记定期“坐诊”,针对新任职支部书记、支委,通过示范、带教、实训等形式,开展“传帮带”。作为复旦大学重要的党建工作平台,该中心还为热爱党务工作、有志于从事党政管理的优秀学生党员提供实践岗位,经党员自荐或院系党组织推荐、党委组织部培训合格后,按校区就近分配实践岗位,并计发勤助补贴。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627日)

▲上海交大构建跨院系“大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从2018级工科类新生起,全覆盖所有专业实行大平台教学改革,打破本科阶段各专业从一年级逐级学到四年级的“一贯制”传统培养模式,四年学制由“1.5学年平台培养+2.5学年专业培养”构成。同时,这种大平台模式也会推广应用于生命与环境交叉、数理经管等多个学科。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吴静怡说,学校建立新型工科平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据了解,上海交大今年全覆盖到所有新生的工科平台,涉及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等6所强势工科学院,融合了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优势工科专业,真正突破了学院行政壁垒,着力构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在上海交通大学新一轮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中,将工科平台、工科专业、致远工科荣誉计划三类专业培养打通,将工科平台原有培养优势和特色推广到所有优势工科专业中去,形成了“大工科”培养体系,扩大学生受益面。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新工科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工程人才培养的整体解决方案,包含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的多方面综合改革。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可应用推广到其他学科大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已推广应用于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数理平台,成效明显,今年将进一步应用于经管平台等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619日)

▲江南大学: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专业群建设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江南大学积极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在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该校今年新增药学本科招生专业,优化了“健康中国”战略所对应的专业群。另外,江南大学面向“健康中国”战略所涉及的食品、生工、环境等领域专业给予招生政策上的倾斜,比如在自主招生专业设置和优惠等级,选考科目要求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均有所调整,以更好的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学校构建了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覆盖了全部的本科招生专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以培养生命科技领域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工业生物技术为特色,为我国能源、环境、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来源:《光明日报》2018611日)

▲武汉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激励评价机制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部省两级“放管服”改革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激励和评价机制,用好用实高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取得很好成效。(一)实施“准聘”“长聘”引进机制。对教师系列新进教师采用“准聘”形式的聘期合约管理,拟制定《教师“准聘”“长聘”制实施办法(试行)》。对以任课教师身份引进的博士实行“准聘”制管理,3年为一个聘期,聘期内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两个聘期(6年)考核合格后方能转为“长聘”管理,对考核不合格者,转岗到其他系列岗位工作或者不再聘任。(二)创新“套餐式”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学校坚持尊重人才价值、体现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职责意识、注重激励效果的原则,建立以体现知识价值、业绩贡献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机制,尝试“套餐式”分档合同管理模式。(三)建立“分类+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学校从健全机制、完善标准、创新思路入手,坚持权责统一,充分落实省里下放的评审自主权,发挥职称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在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全学科教授评审权。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建立以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职称评价机制,对申报教授职称的申报材料“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校外同行专家鉴定,转变已往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倾向,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来源:《湖北省教育厅网站》(2018年6月12日)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副主编

吴德明

 

430023

李笃珊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张凌云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