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21年第5期

发布于:2021/09/02 08:50:05  点击量:

2021年第5期(总第172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16

【国内要闻】

▲教育部等八部门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一是在教育对外开放中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意见》提出,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改革学校外事审批政策,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改革。二是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意见》提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更加开放畅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三是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意见》提出,优化出国留学工作布局,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深化教育国际合作,鼓励开展中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射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智能+”等方式,丰富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意见》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深化与重要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开发推广体系,优化汉语国际传播,支持更多国家开展汉语教学。《意见》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强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推动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把教育对外开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加强智力支撑,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618日)

▲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合理膳食行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指南》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营养与健康学校的建设,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可参照执行。《指南》规定了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健康教育。包括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明确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安排,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内容。二是食品安全。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要实施“明厨亮灶”和分餐制度,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和家长陪餐制度等内容。三是膳食营养保障。对学生餐的食物种类、烹调方法,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的配备等方面作出要求。四是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包括建立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反馈体检结果,提出有针对性、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等内容。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主要包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规程,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控知识及技能宣传和培训等内容。六是运动保障。对学生运动理念和方法、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备、体育课设置、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等作出规定。七是卫生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环境卫生,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向学生提供免费、充足、符合卫生标准的白开水或直饮水,配备洗手、消毒设施或用品,建设无烟校园等内容。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624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指出,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加快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完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意见》提出了学术期刊的重点任务,包括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提升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提升出版服务能力、优化刊号资源配置、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推进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提升开放办刊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此外,《意见》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各主管主办单位要及时出台相关引导措施,加强对学术期刊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加大扶持力度,结合实际对优秀学术期刊予以积极支持。来源:《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2021628日)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发布 中国创新指数升至第14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与英国、芬兰、法国、爱尔兰等排名10-13位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介绍,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但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是唯一一个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的中高收入阶段国家。根据国家创新指数历年结果,《报告》将40个国家划分为三个集团,综合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经济体,均为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第16至30位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经济体,属于第二集团;第30位以后多为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集团。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63日)

▲教育部高教司召开“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调研座谈会 近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调研座谈会。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王启明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关高校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此次座谈会在于交流经验、明确问题,以切实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认为“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建立新的机制体制,并强调建设好的评价体系以及为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提供稳定支持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向与会领导分享了北大医学关于“医学+X”的思考与实践,提出我们现在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医学教育之守正与创新”和“医学+X的理解与定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认为学科交叉融合是解决医学问题的抓手,她以北大“临床医学+X”项目为例介绍了综合大学与医学院校联合的优势。座谈会上,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等分别交流了在“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作体会。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来源:《青塔》(2021年6月19日)

▲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开幕 近日,主题为“产学研用 创新发展”的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开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宝生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合作,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一流大学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开放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习主席的讲话,为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指明了方向。陈宝生强调,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创办三年来,参会各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越来越宽广,合作模式越来越丰富,合作成果越来越丰厚,打造了亮丽的国际合作风景线。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并乘势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正当其时。希望与会各方强化共建共享、推进合作高质量发展,强化优势互补、实现更加开放更高效益的合作共赢,强化创新引领、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刘奇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越来越成为决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次会议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必将有力助推国际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共赢新格局。江西省将持续拓展产学研用合作深度广度,共同做优重大创新平台、携手并进强化创新支撑,共同做强一流创新团队、携手并进夯实人才基础,共同做实科技协同攻关、携手并进攻破科技瓶颈,共同做好成果转移转化、携手并进推动转型升级。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院士特列夏林•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等国外嘉宾在线致辞。来自25个国家的700余位高水平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6月10日)

▲23家院校倡议成立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 近日,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周年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以“推进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为主题,旨在完善应急管理本科培养方案,强化应急管理师资力量,提高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应急管理学科发展。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100多名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分4个单元, 20多位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应急领域专家作了主旨报告或论坛演讲,介绍和讨论了应急管理的新概念新趋势,应急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的问题。会议分析和讨论了全国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论坛性质虚体机构)的若干职能,同时宣读了《关于发起成立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以及23家《倡议书》签署单位名单。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为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倡议各联盟院校共同努力,推进应急管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共同为应急管理学科高速发展贡献力量。会议促进了各联盟院校在应急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对于强化应急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应急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年6月11日)

▲上海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近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上海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员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通知》要求,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全市2021年推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 岗位400个、“三支一扶”岗位330个。《通知》提出,建设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大市场。组织面向全市高校毕业生的系列综合性或专题性线上线下招聘会,开辟更多就业岗位。《通知》要求,强化就业育人和困难帮扶,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发挥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协同合作,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来源:《上海教育》(2021年6月8日)

▲江苏省政府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江苏大学 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经协商,决定共建江苏大学,加快提升江苏大学农机特色学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共建协议,江苏省政府、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将支持江苏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支持江苏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经过三方共建,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强农兴农重要使命,深化农业装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江苏大学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农业装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研发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的重要平台、服务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力量、传承创新中国特色农机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来源:《新华日报》(2021629日)

▲河北省印发《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全省城乡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完善省市县三级德育共同体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教会学生1-2项运动技能;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学生1-2项艺术特长;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加强新时代学生健康教育;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步伐,加强基础学科和文、史、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1000个一流本科专业和1000门一流本科课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此外,《实施方案》还对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来源:《河北新闻网》(2021625日)

▲山西:省校共建“12大基地”揽才 近日,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山西省与全国高校全方位合作,向全国高校和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欢迎他们到三晋大地共创新业绩。《实施方案》指出,山西省将推动省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包括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区提供岗位,接收高校大学生在山西省开展实习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力度,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公共服务和平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而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则注重吸纳高校科技成果在山西省开展转移转化,鼓励高校及其人才团队积极参与山西省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招标。《实施方案》强调,山西将建立省校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加强省校工作部门对接沟通。建立巡回推介机制,每年组团到高校开展人才宣传周活动。建立各层级、多领域对接合作机制,开展市县党政正职、企业家访名校等系列活动。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29日)

▲陕西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文物局组织10所高校成立“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组织。“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延安大学和榆林学院共10所陕西高校组成,将依托陕西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推进革命文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促进红色资源在课程思政中的广泛应用和进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项目研究。“联盟”组成高校将以立德树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着力深化革命文物价值的创新利用,推动革命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陕西革命文物具有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序列完整、等级较高、内涵丰富等特点,在陕西高校筹建成立“联盟”意义重大。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6月12日)

【国际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非洲创建科学、技术和创新数据管理平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报道,教科文组织驻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联络处为加强数据管理,正在支持非洲科学、技术和创新观察站设计一个非洲大陆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将可用于科学、技术和创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传播。非洲科学、技术和创新观察站一直作为非洲科学、技术和创新统计的大陆储存库。该数据管理平台将作为非洲科学、技术、创新信息系统数据和统计数据存储库。科学、技术、创新数据管理平台将包括用户界面(前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后端)。它将具体提供:关于非洲国家有关活动的全面最新信息;关于非洲国家科学、技术、创新战略方针文书、立法和条例以及相关控制要求的信息;直接访问AOSTI和个别国家的科学、技术、创新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源:《世界教育动态》(2021年6月15日)

▲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日前,QS教育集团正式发布了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今年共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300所院校上榜。其中,中国共有92所高校上榜,包括内地高校58所。在此次排名中,首次有两所中国大陆大学跻身世界前20,即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是在十年的持续进步之后,中国高校所取得的最新的里程碑。各大高校中,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十年获得世界排名第一,牛津大学则在2006年之后首次上升到世界第二名,而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则并列第三。亚洲排名前二的大学仍然位于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世界第11名,而南洋理工大学的排名上升1位,现为世界第12名。中国内地高校中,清华大学全球排名第17位,北京大学排名全球18位,复旦大学排名全球第31位,同济大学排名全球211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全球排名236位。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627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发布 近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1年度亚洲大学排名显示,中国大陆31所高校跻身排行榜百强,其中清华和北大继续蝉联前两名。清华大学继2019年首次斩获榜首后,连续三年问鼎排行榜;北京大学也保持了第二名的位置,中国大陆高校连续两年占据了前两名。今年中国大陆共有15所高校跻身前50名。今年共有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的551所高校参与排名,比去年增加了13%,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共有91所大学进入榜单,仅次于日本的116所,创历史新高。中国香港共有6所大学入围榜单,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跻身前十。此外中国澳门有2所大学上榜,中国台湾有38所大学入围。今年中国大陆有10所高校首次参加排名,首次参与亚洲大学排名的高校数量在所有的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的14所。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表示,中国大陆在2021年首次参与亚洲大学排名的高校数量位居第二,凸显了中国大陆高校向亚洲和全球高等教育界展示其教育质量的信心。来源:《新华网》202163日)

▲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 日前,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破解教育贫困、保障教育连续性、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在破解教育贫困方面,陈宝生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贫困问题,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2020年底,中国全部完成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在保障教育连续性方面,陈宝生表示,全球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部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50多万所学校、2亿多名在校生、2200多万名教职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守护了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受教育权。陈宝生倡议,推进教育脱贫和保障教育连续性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中国政府愿与各成员国团结合作,为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深化教育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促进各国经济社会从当前全球危机中复苏。二是推动实现可持续的全球教育减贫。综合运用政策、财政和金融等工具,贯通教育减贫和产业减贫,探索可持续的教育减贫发展路径,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二十国集团应引领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教育体系。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6月22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打破文理疆界 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其课程、教学和组织结构层面迈出重大的改革步伐,将其最大且最富盛名的两大学院——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和科学学院合并为新的科学和人文学院,由之前两大学院的院长共同掌管。这就意味着,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将可以跨越学科边界进行随心混搭:第一专业、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任何其他志趣所在的学科或学习领域都能进行组合。对此,科学学院院长孙冶能表示,他期望本校的学生们能带着“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毕业,这正是“复杂、模糊、不确定和变动不居”的世界所亟须的。原艺术与人文科学学院院长高罗比也表达了对新举措的高期许及其背后逻辑的理性思考:新学院精心研制了一套新课程的概念框架,致力于将传统上“门第森严”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彻底贯通。现在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都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能针对真实世界中的严峻挑战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既需要STEM的知识,也需要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来源:《大学世界新闻》(2021年6月8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举行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研讨会 日前,清华大学举行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研讨会。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主持并对制定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提出六点要求:第一,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是一个综合性战略,要明确定位,要集中全校力量,要统筹推动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第二,要明晰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尤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要在实践基础上升华认识、提炼思想,在国际上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清华的声音。第三,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和2016年的全球战略相比,既要有延续衔接,又要有层级提升。第四,要充分发挥全校各院系的作用,落实院系在推动全球战略方面的具体职责。第五,新一轮全球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发挥相关部处的协同作用。第六,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2021610日)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仪式举行 日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仪式暨特邀报告会举行。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技术为主要方向,瞄准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依托产学研创新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任务,联手转化研究基地和高科技企业等综合资源,探索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学科交叉型”行业领军人才。北大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就学院发展提出三点要求: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北大学科齐全、基础扎实的特色优势,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形成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格局。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2021624日)

▲复旦大学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日前,复旦大学披露,该校全面推出人文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类、保密技术等专业,医学试验班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各试验班将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人文科学试验班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三个专业类,文史哲的交叉融合培养,进一步强化文科基础性研究能力培养。技术科学试验班进一步夯实理工科基础,推动不同专业、学科交叉及人才复合培养。医学试验班致力培养真正潜心于疾病机制基础性研究、有志于解决重大疾病防治问题的拔尖创新青年。此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和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实施“人文-基础-临床-预防”多学科整合模式培养,形成“新医学,大健康”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来源:《复旦大学新闻网》2021615日)

▲武汉科技大学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暨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建设座谈会”。会上,对武汉科技大学“十三五”期间人文社科科研总体情况以及学院和学科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学校在人文社科发展建设方面的目标与保障措施。会议认为建设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是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前期调研与筹备,以及校学术委员会表决,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武汉科技大学决定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以下简称“人文社科高研院”)。会上,人文社科高研院执行院长袁年兴就人文社科高研院筹建的背景、总体框架的构建以及人才的引进等事宜进行了汇报。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强调,人文社科高研院要主动作为,积极与各部门和学院对接。作为“十四五”推进人文社科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人文社科高研院肩负着聚集高水平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任务,要努力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新路径,在人文社科科研平台的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新闻网》202167日)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副主编

黄刚

李年锦

430023

张凌云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周娜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