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19年第11期

发布于:2019/12/25 12:55:26  点击量:

2019年第11期(总第155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1912


【高教要闻】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新趋势 近日,由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与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ECA)联合出版的《门户开放2019》(Open Doors 2019)报告,对在美国际学生、在美访问学者、国际学生创造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全方位阐述了输入和派出学生数量、生源国特征、国际学生学历结构、所选专业、所选院校等美国国际学生与访问学者流动现状和趋势。(一)在美国际生增幅直降,赴美新生连续三年下跌。报告显示,2018/19学年在美国际学生总数为1095299人,连续4年突破百万,占美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5.5%。但从增幅来讲,相比上一年度国际学生总数增幅仅为0.05%,为近10年来增幅最小。赴美高校学习的国际留学生生源地变化不大,2018/19学年排名前五的生源地是中国、印度、韩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二)STEM仍是首选专业,家庭资助占主流。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在美学习的领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物理与生命科学等专业,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2%)学习STEM相关专业。从国际学生的资金支持来源数据可发现,总的来说家庭资助的比例占一半以上,为57%,当前工作单位与雇主的资助比例为20.6%,美国大学的资助比例为16.8%,美国政府的资助比例仅占0.2%。(三)中国赴美访问学者总数第一,哈佛大学访学人数最多。报告显示,在2017/18年度,在美访问学者仍然主要来自亚洲地区。中国延续以往增长态势稳居第一,印度位居第二,韩国位居第三。接受国际访问学者人数的前五所院校依次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三)经济贡献不容小觑,美国将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在美国际生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贡献和间接创造的工作岗位两方面。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艾伦·古德曼(Allan Goodman)表示,美国高等教育界将试图去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新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将拥有更大的成功能力,并为今后日益复杂和相互联系的世界作出贡献。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6日)

▲日本教育改革迎来“激变” 2020年是日本的“高考改革元年”,新高考正式启动,教育领域的多项新理念、新举措、新变化等均将“落地”,原“中心考试”将被新的“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所替代;新一期的学习指导要领在日本小学阶段全面铺开;全力推进英语教育改革,“学以致用”的英语能力成为重中之重;以编程教育为代表的STEM教育也将在日本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关注。(一)日本新高考呈现三大变化,强调“学以致用”。经济全球化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及就业形态的巨大变化,加之日本劳动人口急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疲软态势等,使得只会应试的“标准化”人才越来越不适应日本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日本需要更多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与他人协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日本从高考入手,通过一系列改革引领人才培养。(二)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培养升级版生存能力。近年来,社会以超出人类预想的方式呈现加速度发展。尤其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让人工智能愈发普及。社会发展风云变幻,未来时代难以预测。到底该选择何种职业与人生之路是摆在所有儿童面前的共同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儿童积极面对变化,以人类特有的感性和悟性让社会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种能力并非脱节于迄今为止学校教育所贯彻培养的全新能力,而可以说是日本学校教育长年来贯彻培养的生存能力的“升级版”。(三)“拥抱”STEM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规定,2020年编程教育将被正式纳入小学的必修课程。编程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逻辑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融合教育,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智能社会。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6日)

▲新西兰国立联合理工学院推出社会服务学本科专业 据了解,社会服务学士学位将于20202起在新西兰国立联合理工学院UCOL的马纳瓦图校区开设,目前该学校正在等待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NZQA的批准和认证。该学位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三年的全日制课程学习,或完成六年的非全日制课程学习。入学第一年,学生可以广泛学习相关课程,包括工作实习、相关政策和社会学。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心理健康、成瘾练习或残疾支持等课程中进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从事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支持工作者、护理工作者和康复促进者。据了解,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对该学位的反馈积极。委员会成员认为,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进入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并制定了一个满足社会需求的计划。新西兰国立联合理工学院社会服务高级讲师金弗里Kim Fry)表示,新学位旨在填补一些组织和机构目前在新西兰地区所面临的社会支持和援助方面的技能缺口。他表示,社会服务学位背后的理念是为那些与社会工作者并肩工作的人提供所需技能。目前新西兰对社会服务人员的需求很高,这意味着就业率很高。但这也同样要求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中提供应对精神疾病和上瘾方面问题的帮助。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6日)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意见》强调,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尊重规律、坚持聚焦重点、坚持继承创新,严管与厚爱并重,强化多方协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意见》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5项任务举措。包括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师德涵养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过程,锤炼高尚道德情操。严格教师管理,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强化师德师风要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同时,还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师依法执教职业权利,加强尊师教育,以及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支持教师工作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举措,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意见》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实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调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支持师德师风建设。并提出要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通过多方举措,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激励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8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随着此次《意见》的印发,从国家层面构建起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与指导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工作相结合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1216日)

▲教育部回应“延长学科评估周期”:将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新论证评估 近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官网对今年两份提案提出的“延长学科评估周期”一事作出公开答复:将继续就学科评估周期广泛征集各界意见,并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新论证评估周期问题。高校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聚类排位。学科评估经过17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年一轮”的周期。据了解,早前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078号提案提出,学科评估应逐步与国家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接轨,建议将评估周期延长至5年;第3444号提案则提出,建议适当延长学科评估周期至6年。对此,教育部官网近日对两份提案做出公开回复称,考虑到研究生培养周期和科研成果的形成周期,并考虑时效性,经过广泛调研,形成评估周期为4年的评价机制,既有利于高校及时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又能较为及时地反映阶段性人才培养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就学科评估周期广泛征集各界意见,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新论证评估周期问题。此外,针对有提案建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单位遴选的参考,不要直接挂钩,教育部表示赞同,并回复称,学科评估的目的不是为某特定项目量身定做的产品。政府和高校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科发展水平,更要关注社会对该学科的需求程度,要注重构建良好学科生态。来源:《央广网》(20191217日)

▲从“试验田”到“大田耕作”新农科建设全面展开 近日,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5所涉农高校的150余位党委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共商新农科建设发展举措,提出新农科改革实践方案,推出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北京指南”对全面建设发展新农科、全面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作出了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回应,涵盖一个理论基础研究板块和4个人才培养要素改革板块,覆盖人才培养各环节,着眼解决长期制约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面向未来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新范式,注重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重在实践,推动“真刀真枪”、实实在在的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涉农高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建设新农科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在具体部署上,“北京指南”明确,将通过对农林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农科人才需求、政策体系、组织体系、绩效评价等研究与实践,重点回答“理念怎么新”;通过对新兴专业布局、传统专业改造、三级认证体系构建和一流专业标准制定等研究与实践,重点回答“专业怎么优”;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推动分类培养、改革课程教材、强化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改革与实践,重点回答“人才怎么强”;通过创建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校际共享、校地协同、国际合作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回答“协同怎么联”;通过构建与新农科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质量保障体系、教师评价与教师发展机制等,重点回答“质量怎么提”,推进农林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吴岩表示,“北京指南”标志着新农科建设的全面展开,要实现校院齐动、师生互动、校企联动、部门协动,让农林教育热起来、让农林高校强起来,让高等农林教育成为“显学”。据悉,2019年,新农科建设已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旨在启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项目促建设、以建设增投入、以投入提质量,让新农科在全国高校全面落地生根。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6日)

▲全国农科博士后工作联盟成立 近日,全国农科博士后工作联盟在北京揭牌,该联盟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发起,全国农科领域50余个主要博士后培养单位共同倡议成立,汇聚全国农科领域博士后培养单位的合力,搭建促进全国农科博士后更快成长的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做大做强全国农林博士后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领军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表示,联盟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国农科领域博士后队伍的未来发展揭开新的篇章。据悉,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4年来,农科领域培养的博士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快速提升,已累计培养3万余人。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7日)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会召开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京举行成40年纪念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宝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教育学会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40年来,学会始终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服务党和国家教育决策、推动教育战线统一思想,发挥了重要的智库和参谋作用。陈宝生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教育学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经验,传承创新,努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教育智库,书写“奋进之笔”,建设“奋进学会”,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一是坚持政治建会,提升引领力。要始终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引领基础教育战线把好政治方向,引领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二是坚持服务立会,提升贡献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党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工作,践行“一线规则”,服务国家决策,服务基层一线。三是坚持学术兴会,提升竞争力。要重“研究”,树“品牌”,重“转化”,激发学术的力量、研究的力量、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力量。四是坚持科学治会,提升保障力。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学会党建、体制机制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性,推进学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7日)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创造研究与发展中心(智库)在沪揭牌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年会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发展”会议在同济大学举行,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创造研究与发展中心(智库)、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揭牌。据了解,该中心将致力于聚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组织协调全国高等学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努力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专业性高端智库。同日揭牌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由已经投资或布局国家主要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投资界、产业投资界及有关方面具有引领力和影响力的金融投资家、企业家、专家共同发起成立,在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过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致力于解决硬科技的科转与早期投融资问题,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与高校创新创业的“关键连接者”,推动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及实验室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发展,助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会上,该联盟分别与相关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长三角地区战略合作、青岛国际院士港、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当天,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创造研究工作组揭牌。该研究工作组由同济大学牵头,开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制机制研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研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智库,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聘请的专家组织,致力于中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发展,做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咨询、评估和服务等工作,全面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作用,以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为目标。来源:《中国新闻网》20191210日)

▲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2019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召开 近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京召2019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研究推进广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宝生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增强对教育发展的支撑保障力量、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陈宝生强调,要进一步发挥部省合作机制优势,着力打好大湾区和示范区建设教育攻坚战。要强化高校党的建设,将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扩容提质和保值增效上来,探索风险防范新机制,围绕“两个收官”部署明年教育工作,找准“十四五”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改革先行先试,走出广东路子,打造出引领大湾区和示范区建设的教育高地,推动部省合作迈上新台阶。马兴瑞指出,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部省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加大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广东省将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改革创新,重塑教育现代化新体系,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1213日)

▲陕西:鼓励高校组团开展就业工作 近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精准帮扶专场招聘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共有来自省内外的380余家用人单位现场提1.6万余个岗位。据介绍,2020年陕西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34.2万人,其中研究生4万人,本科生17.2万人,高职(专科)13万人。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陕西省教育厅联合部分高校,从今10月下旬11月下旬,陆续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举办9场大型联盟招聘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牵头成立就业联盟,开展大型联盟招聘活动,是陕西近年来强化服务保障,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主要抓手。大型就业联盟招聘活动的开展,有效整合了全省高校优质就业资源,扩大了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力,有力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此次联盟招聘活动,紧扣高校家庭困难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实际需求,旨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精准服务平台,促进来自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4日)

▲河南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拟三年建成300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启动实施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未来几年,河南将遴选推荐1000左右课程参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同时认300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通知》明确要求,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一是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学习挑战。二是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打造多样化特色课程。三是启动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师德师风、学术不端问题一票否决。另外,通过河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管理服务平台,河南省教育厅将对认定的省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11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推出理科提升计划 2030年理科整体达到世界一流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持续深化改革 提升理科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推出以“涵养学术生态,提升学科质量”为核心的理科提升计划,旨在以引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使命,加快建设有利于原始创新和交叉融合的理学学科体系,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具有清华风格的世界一流理科。《意见》明确了清华理科发展的阶段目标2020年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2030年整体达到世界一流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将通过瞄准学科前沿、突出学术原创、鼓励交叉合作等途径,通过合理布局与重点支持相结合,促进理科各学科协调发展。在瞄准学科前沿方面,以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世界学术前沿科学问题为导向,主动参与国内外重大合作研究项目,重点支持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工作。在突出学术原创方面,重点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支持教师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并获得有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鼓励交叉合作方面,加强学科交流,促进理科不同学科间以及理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合作,支持交叉学科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清华大学将从学科布局优化与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影响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理科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学科发展规律研究,为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奠定基础。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14日)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延河宣言”发布,开启高校人才培养合作新局面 日前,“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宣言”(以下简称“延河宣言”)发布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在九所延河联盟高校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延河宣言”正式发布。宣言立足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启创办高等教育,并创建带领一批新型大学发展壮大延续至今的伟大实践,宣誓了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力量的延河联盟,将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第一要务,致力于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和合作发展,携手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大潮奔涌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矢志不渝。与会联盟高校领导分别介绍了联盟成立后各高校在协同合作方面的工作举措,并表示宣言的发布为联盟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将继续加强协同合作、资源共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开创联盟人才培养合作新局面。来源:《光明日报》2019121日)

▲天津大学:启动本研贯通人才培养 近日,天津大学发布《天津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启动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根据该办法,天津大学将实现培养模式贯通、培养方案贯通和导师制贯通,该校2018本科生将成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贯通培养模式,即施行“2+1+N”或“3+1+N”的“本博直读”或“本硕连读”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本博直读”。“2+1+N”(在目前的本科四年制中实施)或“3+1+N”(在目前的本科五年制中实施)中的“2”和“3”分别为本科学生的本科阶段学习年限;“1”为本研贯通阶段学习时间,“N”为所在学科的硕士阶段或博士阶段学制年限。本科第二学年末(四年学制)或第三学年末(五年学制)实施本研贯通优异生选拔;第三学年(四年学制)或第四学年(五年学制)开始实施独立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科研训练;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年初择优分流,通过考核者继续本研贯通培养。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13日)

▲武汉大学与合肥市开展产业战略合作 近日,武汉大学与合肥市政府在合肥市政务中心签署市校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加强在高端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常务副市长罗云峰出席签约仪式。武汉大学副校长李资远与合肥市副市长朱策签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武大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合肥高新区、合肥佳讯科技签订了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宋国权介绍,合肥目前着眼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形成了务实有效的合作机制,不断释放出新的发展动能。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希望双方在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在技术突破上抢占制高点,在项目建设上紧盯最前沿,在聚焦效应上延伸产业链,联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产业的发展,以协调联动为手段,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与特色。窦贤康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发展情况。他认为,合肥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双方合作符合“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发展的需求,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将充分助推各方优势的发挥。他表示,武汉大学将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紧密对接合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需求,积极开展合作,助推合肥创新发展。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2019127日)

▲绍兴文理学院:全国首所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建成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与百度公司、慧科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签约及落成仪式在该校举行,全国高校首所建成的“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正式落户该校。三方将在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下,建设百度云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人工智能专业实训体系,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据悉,绍兴文理学院现已设立校级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与人工智能展示中心,硬件投入近2000万元打造“产、学、研、创、普”五位一体的新兴产业学院。通过此次共建合作,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新工科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智能产业项目成果转化、科技孵化;共建面向全国的人才实训实习基地,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强化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和辐射效应。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16日)













聂天保



副主编

黄 刚




周明砚




官 璐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张凌云

电子文档

http://fgc.whpu.edu.cn/


周 娜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