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8期(总第152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19年9月
【高教要闻】
▲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新华网》(2019年9月6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近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其中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首次包揽亚洲前两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位居第23名和第24名,成为亚洲排名最高的两所大学。此外,中国大陆还有5所大学入围前200名,分别是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2019年度数量相同。泰晤士高等教育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大陆顶尖高校在引文影响力和研究收入方面得分较高,这或许反映出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与前200强中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大陆大学在科研和教学指标方面继续表现良好,但在国际化程度方面仍然落后。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9月13日)
▲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及学位的备忘录 近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谭俊荣司长、国家教育部田学军副部长代表两地政府在北京国家教育部签署《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及学位的备忘录》,为两地高教领域学历互认带来便利,借此持续深化内地和澳门在高教领域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澳门学历的认受性。按照备忘录,内地方面获认可的学历学位适用范围包括高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澳门方面则包括副学士文凭,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学历互认之外,双方在备忘录中还表达了鼓励并支持两地高等院校在课程学分认可领域开展合作的意向,期望进一步推动学生交流互访。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表示,学历互认备忘录的签署,反映了国家对澳门高教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同时标志着澳门与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迈进新阶段,不但推动两地院校的合作和学生交流,同时还为澳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教学历互认工作创设良好的基础。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2019年9月26日)
▲50余所高校开启“北大仓行动” 新农科建设打好“基础桩” 近日,据教育部消息,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近180位党委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今日齐聚黑龙江七星农场,共同提出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对新农科建设做出全面安排。据悉,今年6月28日,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正式发布,拉开了中国新农科建设的序幕。此次在“国家粮仓”——东北地区开启“北大仓行动”,奏响了新农科建设的“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将在北京推出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启动一批新农科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发出新农科建设的“开工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发言指出,“北大仓行动”是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行动实施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新农科建设的新措施,推出“八大行动”:一是新型人才培养行动;二是专业优化攻坚行动;三是课程改革创新行动;四是实践基地建设行动;五是优质师资培育行动;六是协同育人强化行动;七是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八是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吴岩强调,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要紧抓机遇,把各项改革行动落实落实再落实,建设发展好新农科,进一步把高等农林教育质量实实在在提起来,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据介绍,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同时15名垦区农场长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涉农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专家与农场长们面对面交流,为全国涉农高校与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生产全方位对接带来了难得契机。来源:《人民网》(2019年9月20日)
▲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近日,第四次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暨“争做校园好网民”工作推进会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部分地方网信工作部门、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切实发挥网络文化滋养人心的重要作用,初步构建了“全国—省级—高校”三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思想引领有高度、资源挖掘有深度、体系建设有力度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经验做法。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校园好网民培育,要提高站位,汇聚线上线下资源,广泛凝聚广大高校师生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正能量,画好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要强化驱动,全力建强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和阵地,大力推动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校园新型媒体深度融合;要建强队伍,打造骨干力量,发挥全员作用,加强专门培训,提高网络表达能力和传播艺术;要优化机制,切实完善科学评价和政策保障,落实用好专项经费,有效加强评价激励,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的观测指标体系中,切实加强整体部署和成效评估。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9月7日)
▲《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首次发布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消息,《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试行)(2019年版)》(下称“指南”)日前正式发行。自2018年2月以来,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系统开展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课题专项研究。指南正是该项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编写指南的缘由,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中逐步走向世界,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活动日益增多。国家对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活动也由行政审批的直接管理转向政策指导的间接管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迎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入新时代,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教育国际合作,科学谋划和稳步推进境外办学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高等学校十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指导。据悉,指南包括总则、可行性分析、筹备建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附则等六章,共七十二条。从招生与学籍、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教学质量评估、行政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跨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协议与章程签署、办学场地选择、培养方案制定和报备及办学地许可手续办理等具体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希望指南的出台能对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提供实操层面的技术指导,能促进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健康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为服务中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发挥积极作用。来源:《人民网》(2019年10月8日)
▲教育部举行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启动会暨授牌仪式 近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启动会暨授牌仪式。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11个国家教材基地所在单位的负责同志接领了标识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建设国家教材基地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有关要求,强化教材研究的重要举措。经过广泛申报,组织审核,首批共认定11个国家教材基地,主要包括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以及高校经济学、新闻学等学科教材,以及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教材。郑富芝强调,课程教材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如何构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工作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认真谋划。当前,教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材建设还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课程教材研究。要通过国家教材基地,聚集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变零散研究为集中力量研究,变短期研究为长期跟踪持续研究,变一般性研究为深层次规律性研究,助力教材质量提升。郑富芝强调,首批国家教材基地承载着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加强教材建设的历史重任,寄托着广大师生对优秀教材的殷切期盼。国家教材基地要成为国家教材建设管理工作的高级智库,成为编好用好教材的主要专业支撑。在研究方向上,要注重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创新转化,把学科体系转化为学生易学、乐学的教材体系,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在研究方式上,要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跟踪研究,找出规律性。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年9月16日)
▲《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发布 近日,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为5610元,较2018年同比提高7.5%。在2019年校招季中,电竞、5G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5个新兴职业受关注度较高。2019年应届生岗位供给稳定,应届生招聘薪资水平普涨,其中,2019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招聘薪资为5909元,同比增长10.2%。BOSS直聘研究院观察到,2019年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加大,求职竞争力内部分化将继续拉大,名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比如针对互联网技术类的岗位,企业对于应届生的学历门槛持续提高,相关岗位明确要求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到52.2%,而AI岗位近六成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数据显示,2019年毕业生近四成首选去新一线城市发展,而一线城市应届生吸引力首次跌破30%。此外,2019年新一线城市对应届生岗位的需求占比首次超过一线城市,杭州、成都、武汉和西安对应届生的需求尤为明显,占新一线城市需求总量的46%。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和汽车行业对应届生需求增速显著放缓。其中,互联网行业增速为五年内首次放缓。“Z世代”注重兴趣导向的求职心态对于就业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兴行业受关注度较高。其中,游戏行业(包含电竞)的应届生岗位占比最高,为5.0%,反映出热门新兴行业对新鲜血液的接纳能力相对较强。本次报告使用的数据来自于BOSS直聘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共抽取300万2019年应届生样本,核心数据抽取时间段为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年9月19日)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 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使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首都教育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先进城市。2035年具体发展目标是: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有力支撑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适宜的教育、形成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疏解非首都功能正式列入规划,北京市提出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严格执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控制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强化基础教育支撑引导作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整体提升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9月18日)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在沪成立 日前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在复旦大学正式成立。“长三角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智库峰会同日举行。据介绍,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由复旦大学倡议,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所联盟高校共同发起,面向区域内外智库开放,旨在着力发挥长三角高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国际合作优势,计划通过联合研究、互鉴特色、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引领性智库集群。此间专家认为,区域内高校智库在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先发优势和智力优势,肩负着研究好、阐释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大理论问题,解释好、解决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部分现实针对性问题的重任。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建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突破已有省市的行政边界,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培育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建立现代服务业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文忠表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搭建更高层次开放平台,在长三角地区共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通‘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到产业进步’的瓶颈环节。”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表示,长三角发展突出现代产业引领,构建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区域产业链,并培育国际级科创中心,发挥国际人才引领优势,协同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高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表示,长三角发展需要关注“长与短”的关系,取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让商品、资本、技术、人员进行自由流通,协调发展“软”环境与“硬”环境。来源:《新华网》(2019年9月23)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发布首批五个合作项目 近日,由浙江大学倡议,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日前在浙江大学发布首批五个项目。联盟高校将发挥学科、人才与创新优势,服务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首批发布的五个项目为:复旦大学牵头的智库论坛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共享项目,南京大学牵头的量子材料与物态调控创新创业中心项目,浙江大学牵头的知识产权协同转化创新平台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面向未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为高校构筑更加广阔的战略空间,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教先行、联盟先试,以高质量的教育一体化、创新一体化支撑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进而为世界贡献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当天,浙江大学还发布了《数字长三角战略》(2019),从数字经济、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个维度构架数字长三角。报告指出,数字驱动战略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最终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为构架的数字长三角。据介绍,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于5月22日在安徽芜湖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会上正式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来源:《新华网》(2019年9月8日)
▲江西省九大工程推进教育现代化 近日,江西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学前教育补齐短板工程、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工程、高中教育普及发展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高等教育争创一流工程等九大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案》提出,经过5年努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实现,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总体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到2022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为此,江西省提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学前教育补齐短板工程、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工程、高中教育普及发展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高等教育争创一流工程等九大工程。其中,高等教育争创一流工程明确,到2022年,在高校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15个,省部级研发平台300个;建设40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点;建设500门左右省级课程,统筹规划、培养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有1所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3-5所大学进入行业领先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行列,1-2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建设50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造高校特色新型智库30个。来源:《江西日报》(2019年9月7日)
▲山西撤停、间招、缓招重复低质本科专业232个 近日,山西省发布《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初战告捷,实现省级统筹推进专业调整“破冰”,共撤停、间招、缓招重复低质专业232个,达到原专业总数的16.7%,新增新兴急需专业66个。《报告》从聚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聚力教育领域深化改革、聚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推进、聚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力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等五方面,详细阐述了山西省教育系统取得的工作成效。在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推进方面,“促均衡”覆盖更广。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第15个整体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省份;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全省所有县(市、区)“超大班额”实现“清零”,提前两年完成计划,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完成率达100%;“解民忧”推进更实,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省建设普惠性幼儿园634所,新增学位10.6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投入7.4亿元重点建设103所示范中职、23所优质高职、100个高职骨干专业,引领带动特色发展。来源:《山西新闻网》(2019年9月15日)
【院校动态】
▲雄安大学相关学院筹建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近日,雄安大学相关学院筹建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王云霏、河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韩俊兰、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傅首清、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平文等出席推进会。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主持。张平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牵头筹建雄安大学相关学院的情况。傅首清、王云霏、韩俊兰等分别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大学的建设发展整体规划。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文东茅详细介绍了相关学院筹建的有关设想,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表示全力支持雄安大学建设。与会的专家、领导对学院的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任友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是党中央明确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相关学院的筹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我们要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建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强化与共建高校的协作,强化与中小学协同培养培训,把学院建设成为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培育基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验区、智慧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教育部相关司局、河北省教育厅、雄安新区管委会及北京大学将联合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雄安大学相关学院筹建工作组和筹建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协同,倒排工期,不断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力争按期启动雄安大学相关学院的施工和建设工作。来源:《教育部教师司》(2019年9月17日)
▲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 近日,天津大学首个新工科人才培养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第一批112名新生开学,标志着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正式进入实践阶段。今年4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天津大学正式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CCII),探索以立德树人统领培养全过程,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国特色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本学期,天津大学首个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汇集该校机械学院、精仪学院等优势资源,以及恩智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为平台进行实体建设。平台对学生实施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新文理教育,强化数理基础,加强专业志趣引导、个性化培养。平台将采用全新项目式教学,通过课程内项目、课程组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研发项目等三类五种项目,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据悉,天津大学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暂不面向高考招生,实施入校后二次选拔。此次报名学生共计1047名,通过考查学生在设计、建造、研发未来智能机器方面的兴趣、综合能力、未来规划及应变能力等,最终有112名学生入选。未来平台将充分尊重学生志趣,为学生提供更自主的学习空间、更自由的专业选择,学生可选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作为主修专业学位,并可同时选择另外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学位或微学位。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在本科阶段,根据项目所需知识,学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更有机会提前进入研究生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考核优秀的学生可选择天津大学优异生培养计划,实施本硕博连读。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9月19日)
▲南开大学全面启动“4211计划”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日前表示,在南开大学即将步入新百年、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旨在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的“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所谓“4211”,即实施“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四大计划,构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奖励体系,在校内建设10大交叉科学中心,携手世界一流大学打造10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据了解,“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关联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例如在校内10大交叉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南开大学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按照每个理工类中心不低于每年3000万元、每个人文社科类中心不低于每年1500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经费支持,目前,首个中心——“新能源转化与存储交叉科学中心”已正式成立。在海外联合中心建设方面,南开大学也正在加快推进与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平台的工作。在奖励体系建设方面,南开大学颁发了首届教育教学奖,评选产生出首届教育教学奖终身成就奖2人、杰出贡献奖10人、青年教师奖10人。其中,终身成就奖获奖教师每人奖励100万元,杰出贡献奖和青年教师奖分别每人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金全部来自社会捐赠。首届终身成就奖获奖教师为叶嘉莹和顾沛。来源:《新华网》(2019年9月18日)
▲河海大学着力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长效机制 近日,河海大学紧密围绕社会需求,注重产教融合,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知识构建+专业实践+价值塑造”全过程育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形成校企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以社会需求为牵引,构建企业“全程参与”的培养体系。发挥行业特色优势,联合企业共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23 家,遍布全国 23 个省市,并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基地导师,共计1671人。成立由学校和基地单位的管理部门和业务实体组成的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双方分别设立基地管理办公室。校内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体系。二是以双向投入为驱动,构建“校企共担”的保障体系。围绕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基地导师、学生管理、条件保障构建基地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分学院联系+分片区管理+分类型考核”的全覆盖基地管理网络。三是以多方共赢为目标,搭建“长效运行”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聘任校内导师担任专家顾问,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基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50人被聘为江苏省产业教授;通过共同指导研究生,校内导师拓宽对外合作渠道,获得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增强行业影响力。依托基地平台,校企共建实验室、研究院,企业为学校提供研发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校企双方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双方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年9月6日)
▲郑州大学召开“冲A”学科工作推进会 近日,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主持召开“冲A”学科工作会议,相关单位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逐项检查任务落实情况并作专题汇报。刘炯天在听取各单位学科“冲A”工作进展情况后指出,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全面展开,已经到了准备“攻山头”的关键阶段。学科评估能不能进入“A类”方阵,对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必须要集中优势兵力,整合好校内外资源,提前谋划,打造“高峰”。他强调,一要提高站位,提升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标准,提升代表性成果、高水平师资等显示度,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二要凝练特色,大力解决学科空壳化等突出问题,努力在学科方向、整体布局上有大突破,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三要抓住重点,在资源整合和人才引进上下足功夫,形成一定的师资规模和体量,多渠道培养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各相关学院要扛牢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协调“冲A”工作,及时督促工作进度,坚决实现“冲A”目标,有效支撑一流建设。来源:《郑州大学新闻网》(2019年9月23日)
▲湖北大学发布第六部文化建设蓝皮书 近日,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在汉发布,这是湖北大学连续第六年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着眼于我国文化发展,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2017-2018年我国文化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两年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湖北大学校党委书记尚钢介绍,湖北大学以人文社科研究见长,文化研究传统悠久、渊源深厚,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学科体系。2013年学校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平台,推出了文化建设蓝皮书、文化发展论坛、文化发展论丛、思想文化史书系、资政建言、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等六大智库产品。其中,在文化建设蓝皮书研创团队的带动下,目前该校已出版各类皮书5种,共14本,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资助项目。2018年文化建设蓝皮书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第九届“优秀皮书奖”三等奖、“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2019年全国皮书年会上,学校被推选为中国皮书研究院的全国仅有的6家理事长单位之一。来源:《湖北大学新闻网》(2019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