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21年第7期

发布于:2021/10/07 08:47:11  点击量:

2021年第7期(总第174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18

【国内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六个部分。《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意见》指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来源:《新华社》(2021712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科研人员突出关切,大力破除不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规定,更好激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一是简化预算编制,将预算科目从9个以上精简为3个。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二是加大科研人员激励,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50%以上。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60%。科研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由单位缴纳的项目聘用人员社保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列支。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基数。三是加快项目经费拨付进度,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要将经费拨付至承担单位。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用于科研直接支出。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四是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和范围,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除特殊规定外,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由新型研发机构依法取得、自主决定转化及推广应用。五是科研项目由相关方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提供预算编制、报销等专业化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相关人力成本费用可通过项目经费等渠道解决。六是改进科研经费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会议要求,各相关方面要狠抓上述措施落实,国办加强督查。来源:《中国政府网》2021728日)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鼓励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到:利用3—5年时间,在高校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5—10年的持续支持和建设,若干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在主要举措中,《行动计划》提到,推进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建设,加强与人工智能、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深度融合,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优化布局一批碳中和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碳中和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建设若干碳中和领域前沿科学中心,探索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等关键技术的共性科学问题;建设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开展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攻关。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碳中和创新平台的培育,组建一批攻关团队,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若干碳中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728日)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意见部署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共六大类20项。《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建设连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间的教育专网,提升学校网络质量,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感知网络安全威胁,过滤网络不良信息,提升信息化供应链水平,强化在线教育监管,保障广大师生切身利益。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7月22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公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部署做好相关工作,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对于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推进机制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利于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方推荐的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评审,并向社会公示,认定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723日)

▲科技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称,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中央部署,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包括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等方面。在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方面,科技部通过部省会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部门、优势地方及科研单位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在引导有优势的地区创新发展方面,王志刚指出,科技部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此外,积极发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9家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王志刚提到,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中央部署,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举措,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科技贡献。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年7月27日)

▲人社部:“十四五”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方案》要求,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方案》明确,实施“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四大行动。“技能提升”行动,重点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技能强企”行动,重点是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技能激励”行动,重点是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技能合作”行动,重点是做好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的参赛和办赛工作,加强技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互认。来源:《人社部网站》(2021年7月7日)

▲2021年全国高校经费统计结果出炉 截至目前,除河南省外,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高校正式对外公布2021年预算经费,青塔团队结合相关数据,统计了全国超600所公办本科高校的年度预算情况。总体来看,2021年共有17所高校预算经费超100亿,前10位的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在已公布年度预算的高校中,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清华大学,预算收入为317.28亿,位列全国第一;工信部直属高校中预算经费最多的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预算收入为113.44亿,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地方高校中,预算收入最多的为深圳大学,共计75.33亿,位居全国高校第26位。相较教育部直属高校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年度经费,地方高校年度经费要少很多。而所属地域的不同,对高校的预算经费规模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次统计的30个省(市、自治区)中,东部沿海高校的预算经费普遍高于其他省份高校。来源:《青塔》(2021831日)

▲教育部、福建省共同推进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日前,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教育部将大力支持福建加快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福建样板”。教育部将会同福建省委省政府抓好协议落实,建立健全部省战略合作机制,共同发力,支持福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振兴福建高等教育,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感谢教育部对福建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福建历来对教育高度重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主要指标持续稳步上升,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希望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对福建的指导支持,帮助福建省加快补齐高等教育等领域短板,推动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717日)

▲上海市教委联合发布加快推进本市“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 近日,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教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沪教委科〔2021〕21号)。按照国家和上海总体部署,上海市将持续深化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根据《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遵循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一流大学建设思路,继续实施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深入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计划。二是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强调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以新一轮部市共建合作为契机,主要从强基础、抓关键、创新局的视角,聚焦强化学科建设的基础、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开启创新策源的新局,全面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三是不断强化能力建设,注重提升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研究能力,推出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行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本市“3+6”重点产业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级。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2021年7月22日)

▲黑龙江加快涉农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 近日,为更好服务支撑黑龙江省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责任和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黑龙江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实施《黑龙江省涉农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构建涉农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为牵引,以培养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业高等教育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的能力。《意见》坚持差异化定位、分类建设与特色发展,提出涉农学科专业“三个一批”优化调整主要任务。支持东北农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农业大学,支持涉农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差异化定位与特色发展。强化提升一批服务重大需求的涉农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布局建设一批涉农基础支撑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加快淘汰一批落后学科专业,做强农业主体学科专业。《意见》注重提升高校服务农业强省建设能力,制定实施五项重点计划。一是实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计划,聚焦粮食安全、黑土保护、作物育种、“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业新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攻坚项目。二是实施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急需拔尖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学院等建设,探索全科农业实用型落地人才培养。三是实施高水平师资汇聚计划,围绕重大需求和重点方向,稳定、引进、培养、汇聚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杰出人才领军、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拔尖优秀青年人才构成的农业人才梯队。四是实施重点领域实验室建设计划,瞄准黑土地保护利用、种源“卡脖子”问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需求,整合现有资源,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五是实施农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服务农业创新引领需求,聚焦农业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和农业强省“652”产业发体系关键技术问题,有组织地申报开展一批研究项目、培育一批重大成果、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网站》(2021年7月14日)

▲湖北高校组团服务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2021—2025)》,并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会议启动“百校联百县行动”,部署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据介绍,湖北“百校联百县行动”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产生实际效果为导向,聚焦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农村市场、种业资源、乡村旅游、乡村教育、乡村医疗、乡村文化、乡村养老和社区服务、乡村环境等10个领域,组织全省百余所高校面向全省百余个县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作出实质性贡献。经该省各高校推荐,省教育厅评审,共确定了1502个高校科技支撑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参加高校101所,覆盖县市104个,实现了全战线参与,全县域覆盖。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17日)

【国际视野】

▲2021上半年中国内地高校共发表Nature & Science 76篇 2021上半年,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Nature和Science原创论文76篇,其中Nature论文40篇,Science论文36篇。中国科学院大学以17篇的发文数暂时领跑内地高校,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各发文10篇和9篇,处在第二梯队。发文数超过5篇的还有复旦大学(8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篇)和北京大学(7篇)。上海科技大学这所“明星”高校在众多“双一流”高校中脱颖而出,发文数达到5篇,在内地高校中位列第7名。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工业大学势头相当强劲,发表了3篇,同样不输“双一流”高校,跻身前10名。除此之外,另有常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深圳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发表了至少1篇。强大的科研实力是它们冲刺“双一流”的有力“背书”。来源:《N&S新闻网》(2021年7月7日)

▲陈宝生出席2021年全球教育会议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全球教育会议并讲话。陈宝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受教育权。一是坚持生命至上,疫情发生后,果断推迟开学,对校园实行严密防疫管理。疫情平稳后,制定常态化防疫管理措施,去年秋季学期全国学校实现复课复学。二是坚持“停课不停学”,第一时间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成功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覆盖50多万所学校、2亿多名在校生。采取铺设宽带、架设基站、提供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方式,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在家上网课需求。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广泛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合作共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疫情期间和疫后支持非洲优先高级别对话会,动员各方资源支持非洲教育抗疫。编写《教育应对疫情参考手册》,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开展合作。陈宝生指出,中国赞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建立新的合作机制,愿意积极参与,同各方携手加快落实2030年教育议程。希望新机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汇聚所有会员国的智慧和力量,在推动全球、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7月14日)

▲第八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举行 日前,第八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分享了疫情期间我国实施“停课不停学”,利用数字技术保障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的有益经验,介绍了疫情后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点举措,支持金砖国家开展科研学术合作,并提出了具体倡议。田学军表示,在利用数字技术保障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方面,疫情期间中国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开展在线教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学”工作,保障教育公平。在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将系统总结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并与金砖国家在“互联网+教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在线课程质量提升等方面加强合作。田学军指出,在加强科研与学术合作方面,中国高度重视金砖国家科研创新合作,将继续推动高校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田学军倡议金砖国家发挥科技和产业资源优势,打造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拓展高校参与金砖合作机制广度和深度,提升金砖国家科研引领能力;加强学生学者流动和人文交流,夯实金砖国家科研合作基础。田学军强调,疫情还在反复,金砖国家必须加强团结合作。中国愿与各成员国一道,探索教育创新模式,推动加快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金砖力量”。本届教育部长会议由印度教育部主办,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教育部门出席。与会各国表达了推动优质教育发展、加强科研与学术合作交流的共同愿望。会议通过了《第八届金砖国家教育部长宣言》。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76日)

▲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日前,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57所大学上榜,其中7所位列世界百强,比去年增加1所。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8,北京大学名列第45,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位列全球第52、第59、第63、第77。中山大学首次跻身全球百强,位居第8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扬州大学这4所大学首次跻身全球500强。来源:Shanghai Ranking》(2021815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加快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 日前,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求,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清华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会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一周年座谈会。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推动清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校长邱勇表示,回顾清华建校110年的历史,最重要的文化还是育人。一所学校的声誉,集中体现在她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上。邱勇强调,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一流硕士生教育体现了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邱勇指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第三,坚持开放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层次。第四,统一认识,只争朝夕,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邱勇强调,要牢牢抓住全校师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大会前后形成的几方面共识,一是要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二是推动本研、本博贯通,三是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四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五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六是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七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2021729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学将落户河北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召开了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会上,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指出,支持河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学。该大学也是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之后,我国兴办的第四所研究院大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指出,我国拥有庞大的研究院系统,如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中医科学院等。从前研究院系统更多从事研究,除了中科院、社科院等少数机构外,在教育领域涉足较少。硕士教育、博士教育是非常好的将科研系统与教育系统结合起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发挥资源优势,让青年科研人员参与一些重要的科研活动,可以达到科教融合的目的,既有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又有助于推动科研发展。因此,研究机构与大学的合作模式,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长期以来,河北省缺少“国字号”大学,目前拥有的“国字号”大学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此外,还有教育部直属的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今年4月,石家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中国中医药大学。此次筹建的中国农科院大学将是河北省又一所筹建中的“国字号”高校。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720日)

▲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正式揭牌 日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试运营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揭牌仪式正式举行。据悉,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致力打造大湾区乃至国内知名的以癌症防治和急危重症诊治与研究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遵循建设未来健康研究院的理念,瞄准未来医药健康学科与产业前沿,汇聚医药健康领域的顶尖人才,打造医药健康的华南理工大学品牌。此次与南海区政府的合作将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与该校医学院在学科建设上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医科整体实力。同时,他也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争取早日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癌症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癌症中心。来源:《广州日报》2021722日)

▲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威海)成立 近日,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威海)揭牌仪式在威海市立医院举行。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威海)将依托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平台,充分利用山东大学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方面的学科资源优势,通过吸纳威海各类卫生医疗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知名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威海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完成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中游的临床诊疗和人群预防的技术创新,再到下游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的全链条设计,为全方位临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威海市立医院临床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威海市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威海市立医院将大力支持大数据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谱写新的篇章。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威海)的成立也有利于推动威海市立医院在医学研究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医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精准医疗、集团建设、健康服务等方面向更高、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形成集开发利用、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大数据创新基地和共享平台。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2021728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副主编

黄刚

李年锦

官璐

430023

张凌云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周娜

8557463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