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21年第4期

发布于:2021/06/23 11:00:52  点击量:

2021年第4期(总第171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15

【国内要闻】

▲李克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李克强表示,要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博采众长,爱才惜才、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推动形成人才辈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李克强表示,政府特殊津贴是唯一以国务院名义发放的津贴。截至2020年底共选拔22批18.7万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享受特殊津贴。李克强对广大特贴人才创新求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李克强说,新形势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要实事求是发扬科学精神,又要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李克强强调,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基础研究和专业技能两头都需要突破。“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发扬科学精神,又要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 李克强要求,既要重视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研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加大对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和“长线”研究的支持,又要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精工细作,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今后政府特殊津贴要向这两方面倾斜,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造就更多精益求精、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来源:《中国政府网》(2021512日)

▲孙春兰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 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大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做“大先生”,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产出一流成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孙春兰指出,“十四五”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一流大学群体,关键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立德修身,严谨治学,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科研设施建设,为教师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条件,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破除“五唯”,突出质量导向、同行评价,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把时间还给教师,保障教师待遇,让他们心无旁骛开展教学研究。高校书记、校长要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中创新教育理念和思路,带领学校依据社会需求、历史积淀、自身优势等因素,选准方向、聚焦主业,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511日)

▲教育部长陈宝生:掀起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新高潮 近日,教育部党组召开教育系统纪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陈宝生指出,重要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的新发展。陈宝生强调,要迅速掀起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一是在武装头脑上下功夫。二是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三是在育人育才上下功夫。四是在体系构建上下功夫。五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上下功夫。六是在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上下功夫。陈宝生指出,要全面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强化党在把方向、守阵地、建队伍、强保障中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中长期规划引领的特色经验,推动战略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引领迭代升级、深化开放融合;始终坚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的关键支撑,以培育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为总牵引,布局引领未来人才体系,培养“大先生”;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的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518日)

▲我国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根据《方案》,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聚焦关键领域关键任务,推动带动性好、示范性强、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项目建设,不撒胡椒面,把投资用在“刀刃上”。发挥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以投资换机制,促进有关领域、有关区域形成整体性制度设计和解决方案。对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服务重大科技攻关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做到一钱多用。高等教育注重创一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强“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化高教资源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支持一批南疆高校建设,支持一批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支持一批优质医学院校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支持一批优质师范院校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5月19日)

▲美育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会上介绍,培养每个学生具备艺术特长,是下一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的关键。王登峰指出,学校美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落实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及实践活动等相关改革举措,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一是全面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落实各学段美育课程基本要求,不断拓宽美育课程领域。强化美育教学与实践,构建并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基本素养+专项艺术特长”等教学模式。二是重点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加强美育教师培养培训,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美育教师培养质量。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完善强化学校美育评价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将美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等纳入督导评估,把美育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来源:《科技日报》(2021年5月7日)

▲教育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 近日,教育部举办新闻通气会,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和就业促进周活动有关情况。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秋季学期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举措,启动实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公务员招录方面,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将考录时间提前约2个月,将于7月基本完成。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并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推进,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是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三是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四是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特殊帮扶。面向湖北高校毕业生,继续开展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就业“一帮一”工作。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513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举行 近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陈宝生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深入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政治、民生、发展、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陈宝生强调,要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将持续增加,新的就业形态大量涌现,“互联网+就业”模式广泛应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健全。要直面机遇和挑战,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陈宝生要求,要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指委要强化职能职责、服务意识、自身建设,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在促就业、搞研究、抓队伍等方面尽快开创新局面。各地各高校要抢抓工作关键期、冲刺期,以就业促进周为契机,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组建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专家组织,主要开展政策咨询、岗位拓展、就业指导、评估监督等工作,由来自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专家组成,主任委员由林蕙青同志担任。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5月17日)

▲12所高校获批 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全国共有12所高校获批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据悉,去年5月份,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重点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一是凝练未来技术特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六是汇聚各方资源,七是优化管理机制。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526日)

▲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 近日,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峰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林院校的100余名代表出席。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表示,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和关键,政治坚定、人格正直、情怀远大、思维创新、视野广阔、自律严格的课程思政教师是落实铸魂育人的重要力量。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在树立思政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上下功夫,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上下功夫,在教育过程中提高思政教育能力上下功夫。“联盟既有分享之意,更有联合攻关之意。”高翅说,希望各农林高校利用这个平台发挥好团队力量,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共同实践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意义。“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搭建了全国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平台,对全面推进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用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说。在随后举行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梁教授从国家政策、学理研究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分别作了主旨辅导报告。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518日)

▲粤港澳高校工科联盟成立 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共同发起的粤港澳高校工科联盟(以下简称工科联盟)在深圳成立。该联盟旨在提升粤港澳三地在学术联盟体系建设、科技领域创新研究、工程菁英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三地交流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长周玉表示,作为一个开放性机构,只要认同工科联盟的理念和章程的湾区内高校,均可加入工科联盟。自今年4月首次向各高校发出邀请至今,工科联盟已收到12所高校的申请,未来规模还将不断扩大。2021年至2022年,工科联盟将从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联盟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此外,工科联盟还计划加强与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澳工科大学联盟等的联系,积极拓展合作;推动该联盟成员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交换、学分互认、课程共建、联合培养。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李金俊在发言中表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三地高校加强协作,借助工科联盟合作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助力一流湾区建设。”李金俊说指出,为了保证工科联盟健康可持续发展,工科联盟将设立常任委员会及委员会,采取轮值主任制,常任委员会由5个发起单位各委派1名代表组成。委员会由成员单位各委派1名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年度工作会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5月13日)

▲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举办 近日,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举办。大会旨在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推动高校科技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以“激活科技创新 打造齐鲁样板”为主题,针对山东省提出的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健康、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需求,经广泛征集和专家评估,筛选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1所高校的336个科技创新项目在大会核心板块“献礼建党10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上进行展出。成果展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分为科技抗疫、数字之匙、中国智造、走进深蓝、产业基石、绿色未来、时代引擎等八大产业展区。大会期间,山东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签署了四方合作协议,部分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本届大会预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资金可达1.3亿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在主持签约仪式时表示,学会与山东省政府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对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相关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从机制设立、信息对接、平台建设、落地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立体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527日)

▲辽宁:高校开放办学再“加码”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普通高校推进开放办学、强化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总结全省高校推进开放办学、强化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果,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按照工作部署,下一步,辽宁各高校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开放办学项目的实施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做好学生联合培养工作。各相关高校要组建校际合作教学组织,研究制定联合培养课程标准,协同开发精品课程。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要推进学分制改革,制定学分认定转换管理办法,为联合培养工作提供保障。二是推动教师互聘。各高校要通过教师互聘、干部挂职、跨校组织创新团队等方式,加强教师校际交流,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要做好高水平教师的校际交流工作,提升省内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三是推进协同创新。各高校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联合申报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要以高水平大学、学科为基础,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加强应用研究,开展协同攻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四是促进合作交流。各高校要深入开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推进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支持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要共建一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扎实推进来华留学工作。据悉,辽宁省教育厅将建立督查考核和通报制度,定期对开放办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将其纳入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430日)

▲湖北省教育厅积极推进新时代湖北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印发了《推进新时代湖北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这是继2020年10月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文件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研究生教育系列文件,在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全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该文件共35条。主要措施是:一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二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北需求。四是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五是锤炼优良作风学风。六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七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地,湖北省教育厅将适时对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来源:《湖北省教育厅网站》(2021年5月8日)

【国际视野】

▲联合国论坛探索如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近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召开为期两天的线上论坛,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潜力,更好地造福全人类。这场题为“科技与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边论坛旨在推动到2030年建成一个更加绿色的世界,发现现有工作中的漏洞,促进合作共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新冠疫情再次凸显科学技术与创新对于人类生存和福祉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全球合作的迫切需求。为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国际社会不仅在创纪录的时间内迅速研发出疫苗,同时还在医学和数字通信等领域实现了多项创新。与此同时,科学研究与合作持续加速,全新的服务提供方式不断涌现。包括减少不平等、遏制气候变化等在内的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进展,为全球在新冠疫情过后继续应对其他共同挑战带来了希望。目前,全球仍有数十亿人口几乎无法从信息和技术革命中获益,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技术鸿沟。古特雷斯指出,我们必须协同合作,跨越国界、行业和领域,让科学技术造福全人类。多边合作仍然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危机,并面对其他共同挑战。来源:新华网》(202155日)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 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内地共有27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2470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与去年相比,中国内地此次上榜高校数量和上榜总次数分别增加了7.5%和11.3%。中国内地高校新增两个世界第一,西安交通大学在机械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清华大学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至此,中国内地高校在12个学科成为全球冠军,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清华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从中国内地高校的上榜学科数量来看,中山大学共计49个学科上榜,数量最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的上榜学科数也都超过40个。上海交通大学有6个学科位列世界前十。来源:《软科》(2021527日)

▲俄罗斯:根据教育证书对学生进行课程培训 近日,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以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高等院校的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进行实验,届时将根据提供的教育证书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课程培训。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已制定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相应的决议草案,该文件的最终版本考虑到相关联邦行政部门的立场,将在部门间达成共识后提交公众讨论。该项目将提供两种类型的证书。第一种目标群体是全俄奥林匹克中小学生决赛阶段的优胜者和获奖者,参加国际普通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俄罗斯国家队队员;第二种则是面向具有学术流动性的高职教育项目学生,即可以在合作大学学习该项目的个别学科(模块),随后通过基地大学的最终认证。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指出,该实验项目将有助于建立大学之间有效的财务合作机制,允许学生以简单方便的形式支付其在网络教育计划下在另一所大学的学习费用,并通过流动机制提供改变学生教育途径的机会,从而加强高校竞争力;此外,该实验将有助于组织监测和控制大学之间在应用学术流动方面的相互结算,以及提供给有出众才华的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和奖学金获得者)选择合适院校的机会。来源:《大学世界新闻网》(202158日)

▲印度:计划建设35所多学科研究型大学 印度计划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多学科教育和研究型大学”,并对全国约35所公立大学进行升级。该项目提案计划在第一阶段为每所大学提供约合1380万美元经费,以扩大所提供的课程范围。多学科高等教育是该国去年宣布的国家教育政策的一个关键主题,将以“多学科教育和研究型大学”为开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从长远来看,所有本科课程都应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政府表示,专注于单一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将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成为多学科高校或“充满活力的多学科高等教育集群”的一部分。语言、文学、音乐、哲学、印度学、艺术、舞蹈、戏剧、教育、数学、统计学、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体育、翻译和口译等学科将得到加强。然而这种转变可能并不容易,因为许多院校已经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即使在顶尖大学,也有许多职位空缺。来源:《大学世界新闻网》(202158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成立量子信息班 近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正式成立,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担任首席教授。据悉,这是清华大学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工智能班之后,姚期智院士创办的第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姚期智表示,成立量子信息班的目的,一方面是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无论是国家战略需求还是科研产业发展,都需要提前谋篇布局;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要想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是核心。他介绍,量子信息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有着比单一学科领域更广的基础知识需求,依赖于多学科的交汇融通,其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和其他学科有着显著区别,因此必须进行体系化、专门化培养。“量子信息班将基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坚实的量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实力,结合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人工智能班在人才培养和班级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快培养国际顶尖的量子信息领域人才。”姚期智说。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陈启鑫介绍,量子信息班首批计划招收20人。“主要面向2021年参加高考且在各省本科一批次或保送生批次可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进行二次选拔。申请学生需要对量子信息领域有浓厚兴趣,并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预计将于7月上旬开放报名并于8月份开展综合选拔。”陈启鑫补充道。来源:《光明日报》2021525日)

▲南京大学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近日,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格局,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靠双手开创更美好明天。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引导学生“重劳动”。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建立劳动教育“三全育人”联席工作机制,构建部门院系齐抓共管大格局。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教育学生“懂劳动”。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中关于劳动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为逻辑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慕课等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打造文化品牌,激励学生“爱劳动”。三是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相结合,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打造劳动教育文化品牌。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2021511日)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成立 近日,西北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暨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双方签署了《榆林市人民政府 西北大学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平台搭建、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为载体,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研究中心,秦创原(榆林)碳中和产业创新谷,气候变化和地球科学博物馆,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关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学院定位“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现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初期计划人员规模达800-1000人,远期可满足3000人科研工作需求,并将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来源:《西北大学新闻网》2021510日)

▲湖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下好科技创新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先手棋,近日,湖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由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党委书记肖庚富共同签署。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病毒所副所长龚鹏,湖北大学副校长蒋涛,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刘建平表示,湖北大学在生物学、病毒学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发挥省属高校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为江夏实验室建设作出湖大贡献。袁志明希望湖北大学和武汉病毒所以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多维合作、深度联合,产出符合国家及地方需求的原创性成果。肖庚富介绍了江夏实验室基本情况,以及未来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来源:《湖北大学新闻网》2021513日)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副主编

黄刚

李年锦

430023

张凌云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周娜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