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20年第1期

发布于:2020/05/29 08:17:03  点击量:

2020年第1期(总第157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202

【国内要闻】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0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转折性意义的年份,十分关键特殊。教育系统必须牢牢树立起“收官”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好局、开新局。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要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新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二是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推动教体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打通家校连心桥。三是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一核心目标,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这一主战场,聚焦残疾儿童少年、困难学生等困难群体,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四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要在扩容和深化上下功夫,职业教育要在以质图强上下功夫,高等教育要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上下功夫,继续教育要在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五是推动教育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要实质性推进评价体系改革,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因材施教深度融合,积极稳妥深化对外开放。六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严师德、促发展、优管理、立尊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七是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千方百计筹好经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规范经费管理。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统筹谋划、落实执行、依法治理、组织动员能力,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大的提升进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现“圆满收官”。来源:《教育部网站》2020113日)

▲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9项工作任务:一是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截至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二是立即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四是发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引领作用,课程负责人和团队要上线提供全程教学服务,带动全国慕课教师团队开展线上教学服务。五是全天候开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六是倡导社会力量举办的在线课程平台免费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为高校制定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支持教师利用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在线教学,鼓励开展网上在线教学培训。七是继续组织在线教育机构研发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为高校选择资源和技术服务提供便利。八是发挥专家组织指导、整合、协调作用。九是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鼓励慕课平台开设有关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慕课专题,提高大学生及社会公众的科学防控能力。《指导意见》同步发布了22家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2月5日)

▲多部门发力 支持高校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攻关 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已紧急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应急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决定择优资助约20项科研攻关项目,并鼓励高校与研究院所等联合申请。教育部科技司印发《关于支持申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明确支持高校联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途径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关。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的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重点围绕病毒溯源、传播途径、感染与致病机理、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重症病人优化治疗方案、快速疫苗研发等方面展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拟资助的专项项目,重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疾病防治等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展开攻关。教育部科技司支持高校联合攻关的项目,重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途径的流行病学大数据、关键致病机制、临床防控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重大科学问题攻关。来源:《中国教育网》(202026日)

▲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有针对性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工作,对指导教师积极有效开展应对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指出,要加强对教师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防死守,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严从紧做好学校疫情防控需要返校教师的妥善安排,不得组织教师参加线下集中面授培训、集中职称评审、大型会议等集聚性活动,确保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知》强调,要加大对在防疫一线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激励表彰力度,做好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关怀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结合当地线上教学平台和各校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安排教师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教师承担在线教育教学、在线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同时,做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师训资源开放共享工作。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215日)

▲2020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2020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田学军表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和部署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标志着我国教育科研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他强调,教育科研战线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一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把《意见》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二要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三要创新科研范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四要提升质量水平,更好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五要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作年度工作报告,就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做好2020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进行部署。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作大会交流发言。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17日)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意见 要求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意见》强调,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规范评价评审工作。《意见》要求,要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在评估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审慎选用量化指标。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学校不宜设置对院系和个人的论文指标要求,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学校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树立正确政策导向,不采信、不发布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核心编制的排行榜等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223日)

▲教育部等三部门:以专利为突破口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专利为突破口,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专利等科技成果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意见》明确以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强化政策引导为原则,到2022年,涵盖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专利转化运用等内容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有机融合,到2025年,高校专利质量明显提升,专利运营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高校专利授权率和实施率达到世界一流高校水平。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旨在引导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的机制,统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在服务、推动、保护科技创新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前景会随着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等不断变化,《意见》明确提出“对于评估机构经评估认为不适宜申请专利的职务科技成果,因放弃申请专利而给高校带来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可依法依规免除其放弃申请专利的决策责任”,以减轻高校开展评估工作的决策压力。同时,考虑到我国高校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的经验较少,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尚有不足,《意见》专门指出“评估工作可由本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技术转移部门)或委托市场化机构开展”。《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予以奖励,充分体现了促进转化运用的导向。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2月23日)

▲人社部: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办企业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同时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出台《指导意见》是推进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该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关于“双创”活动的适用范围,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的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创业活动;关于人群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科研人员,其他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符合“双创”活动条件的也可提出申请。《指导意见》强调,维护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员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合法权益。科研人员开展“双创”活动,可在保证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员继续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培训、考核、奖励等各方面权利,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受影响。与此同时,《指导意见》加大了对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员的政策支持。比如,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员可以在兼职单位或者创办企业申报职称;到企业兼职创新的人员,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来源:《科技日报》2020122日)

▲教育部:“强基计划”2020年起试点实施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该计划从2020年起实施,起步阶段将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强基计划”改革招生选拔模式,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116日)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优化涉农专业结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教育部决定开展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全面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提升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先后召开,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安吉共识”提出,高等农林教育要面向新农业、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北大仓行动”提出,要实施新型人才培养行动、专业优化攻坚行动、课程改革创新行动、实践基地建设行动、优质师资培育行动、协同育人强化行动、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等八项举措全面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北京指南”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面展开新农科建设。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全国涉农本科高校开展。根据新农科建设的目标任务,项目设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设新农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与实践、专业优化改革攻坚实践、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质量文化建设综合改革实践等5个选题领域,共29个选题方向。来源:《教育部网站》2020119日)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规定》指出,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必须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的课程。思政课教师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主管教育部门、高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规定》明确,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2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在督政方面,构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省、市、县三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在督学方面,建立国家统筹制定标准、地方为主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来源:《教育部网站》(2020年2月19日)

▲长三角:区域校地合作联盟成立 20所高校与160多家企业产学研对接 日前,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15所“双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起的长三角区域校地合作联盟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介绍,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下,浙江大学携手15所高校以及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校地合作联盟,将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该联盟通过与长三角高校开展高校人才引进、共建校企联合研究院、技术成果转移等形式,试点建设长三角高水平校地合作示范区,共同推动长三角校地合作一体化发展。这次长三角区域校地合作联盟成立现场,160多家企业发布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200多项科研需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签署有关校地合作协议。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17日)

▲上海:推进“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日,上海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应对疫情 做好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通知》明确,推进线上服务,打造就业新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举办各类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领域线上招聘活动,打造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招聘需求精准对接。其中,一是暂停现场招聘活动,视疫情防控形势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二是开展线上校园招聘,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联合社会机构、统筹各方资源,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组织开展系列面向全市高校的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三是推广线上就业服务,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实现岗位发布、简历投递、远程面试等供需对接,积极推广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网络签约系统,鼓励学生通过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进行就业协议网上签约。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2020221日)


【国际视野】

▲1月ESI内地高校学科数统计:万分之一学科数再创新高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20年1月的ESI最新数据。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再次入围到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的行列,中国内地高校的ESI万分之一学科数也再创新高,首次达到9个。这9个万分之一学科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科学和化学,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工程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本期数据内地高校共新增5个前1‰学科,分别是山东大学的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海军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植物学与动物学。来源:《新华网》(2020112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出炉 日前,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0年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共有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533所高校上榜。该排名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次,今年排名主要指标包括教学(30%)、研究(30%)、引用(20%)、国际展望(10%)和行业收入(10%)。上榜高校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校共有81所,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共有36所。中国大陆高校连续第三年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前10名中占据7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保持前3名地位,上海交通大学升至第6位。来源:《新华网》2020219日)

▲UIS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目标4数据摘要》 近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目标4数据摘要》(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 Data Digest,以下简称《SDG 4数据摘要》),新报告旨在帮助各国制定与使用全球及专题教育指标。《SDG 4数据摘要》强化了对实现全球教育目标至关重要的可靠数据的需求。该摘要全景式介绍了SDG 4监测框架目前的发展情况,包括在国际、区域、国家各个层级上收集和报道数据行之有效的方法。《SDG 4数据摘要》中解释了各国应如何编制和报道11项全球监测指标所需的数据,这为32项专题指标编制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该摘要也提出一系列区域倡议以监测SDG 4的进展情况,并深入探讨不同区域国家应如何尽最大限度来利用现有数据,同时制定新的指标和框架为政策制定的关键领域提供支持。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0224日)


【院校动态】

▲清华大学:召开全球战略布局与海外基地建设汇报会 近日,清华大学召开“全球战略布局与海外基地建设”汇报会。会议对清华大学前一阶段全球战略推进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全球战略和海外基地建设进行了部署。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全球战略推进要有宏观思路和目标。战略意图的树立和推进要有支撑,有定力,更要可持续。清华全球战略海外布局不仅要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更要服务国家,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全球战略推进要有清晰定位。尽管每个海外基地特点和定位有所不同,但要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在新的起点上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第三,全球战略推进还要加强统筹和规划。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就“全球战略推进”如何进一步加强统筹和协调、如何与校内院系联动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清华大学国际处专门成立了战略合作办公室,要做好全球战略统筹、设计和协调,海外基地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与校内院系之间促进共享、共建,并对每个基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希望和要求。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网》202015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国际教育发展报告(2019)》 近日,《中国国际教育发展报告(2019)》(简称《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报告》回望与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介绍了国际教育的内涵,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经验、启示,并对中国国际教育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该书采用中英双语编排,内容详尽,体例新颖,结构完备,分析深入,集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为一体。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家勤表示,《报告》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填补了国际教育研究的空白。这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有助于国外对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报告》有三大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是展现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优秀读本。二是鲜明的学术性,既有对国际教育内容学理上的研究,也有中国国际教育发展案例的研究。三是特色突出,中英文对照写法的北外特色,以及用大众写法讲述学术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913日)

▲复旦大学与青浦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打造复旦青浦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 近日,复旦大学与青浦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复旦青浦医学园区”和“复旦青浦国际医疗中心”框架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的正式落户,这是双方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青浦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希望双方以此次区校全面战略合作为契机,深化示范区协同合作发展,以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医学教育与科创中心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为主要任务,在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中加强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项目落地落实,把使命担当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2019115日)

▲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开启创新港教育教学新模式 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发展 近日,西安交大5320名研究生进驻创新港这片崭新的土地,学校进入“一校多区,一院两区,本研一体”的新阶段。与省内其他五所建有新校区的“纵切”模式相比,过渡时期的西安交大属于硕博、高低年级、师生分离的“横切”模式。这使得在创新港入驻工作中除准备时间较紧之外还叠加了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本研冲突、课程“双开”压力、排课选课安排、基础课程开设、教学督导、师生分离、助教安排、讲座安排、教室使用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不足、大型考试组织等。研究生院与兄弟单位的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面对新挑战,提出新思路;开创新模式,实行新举措,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把问题想在前面,解决在前面,为创新港的莘莘学子和辛勤园丁护航,保证多校区教学任务同步落实,教学井然有序。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202017日)

▲华中大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病理解剖,且已取得重要发现。遗体解剖是揭开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王国平教授解释,遗体解剖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病理学变化和临床变化对比研究,揭示发病机制,分析死亡原因,总结诊疗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和防控效果。据了解,遗体解剖在控制流行病蔓延过程中的重要性,在2003年SARS爆发时就已经有所印证。当时国内专家普遍认为衣原体是其病原体,直到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对SARS死者解剖后,才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了广东专家组提出的“非典型病毒,不是衣原体”感染的论断,将抗击非典战役引入新的阶段。9例遗体解剖中,遗体捐赠者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80岁,多在60岁以上。此外,国内病理学专家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瑞金医院团队,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来源:《湖北日报》2020225日)



聂天保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副主编

黄   刚




周明砚




 

430023

张凌云

投稿信箱

fgc@whpu.edu.cn


周    娜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