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高教动态2019年第7期

发布于:2019/10/11 09:40:46  点击量:


2019年第7期(总第151期)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20198月 

【高教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简称《北京共识》),以期探索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系统融合。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2030年教育议程提供指导和建议的重要文件。《北京共识》以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发布,共44条,从智能时代的教育政策规划、教育管理和供给、教学教师、学习评价、价值观和技能、全民终身学习等多个方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政府及利益攸关方等提出了建议。《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实施适当的政策应对策略,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系统融合,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确保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北京共识》强调,要采用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综合型终身学习体系。教育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突破应被视为改善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的契机,要确保人工智能促进全民优质教育和提供学习机会,教育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不应加深数字鸿沟,也不能对任何少数或弱势群体表现出偏见。《北京共识》倡议,要支持对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战略和实践,以期构建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际共同体。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29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会议指出,为满足群众教育服务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增进教育公平,会议确定:一是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三是强化监管,切实保护群众权益。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29日)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132所中国内地高校入围世界研究型大学1000强 近日,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有132所大学上榜。在这份排行榜上,清华大学排名世界第43位,北京大学居第53位,浙江大学位居第70位,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居第82位。榜单显示,中国内地有58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较去年增加7所,显示出中国内地高校快速提升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3年首次发布,今年发布的是第17版,由上海软科公司制作。该排名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包括获诺贝尔奖与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高被引科学家数、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16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共有五项20条内容,6项基本原则。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15日)

▲六部委联合发文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中科院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旨在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领域自主权,全面增强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增加科技成果供给,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强化绩效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绩效目标及指标。主管部门要按照权责利效相统一和分类评价原则,减少过程管理,突出创新导向、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中长期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开。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科研经费使用问题,《意见》明确落实横向经费使用自主权,单位依法依规制定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可作为审计检查依据。针对科研仪器设备耗材采购管理制度,《意见》规定,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再走招投标程序。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科研设备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对确需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方式的采购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放而不乱。关于改革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意见》指出,要修订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取消职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管理程序。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为进一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探索路子。在人事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对本土培养人才与海外引进人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支持和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以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在职创业等方式从事创新活动。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24日)

▲教育部印发《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规范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管理,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前沿科学中心是依托高校组建的实体机构,实行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物理空间实、研究队伍实、目标任务实、投入保障实的要求独立运行。以研究团队为基本单元,聚焦重要前沿领域方向长期持续攻关。《办法》要求,前沿科学中心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开展建设。在具备《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试行)》中要求的申请条件基础上,应达到:在领域方向上,应是国际前沿和新兴交叉方向、具有变革性的方向,或是关键领域的战略必争点;前沿科学中心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一流,居于国际第一方阵或有望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已取得国际国内同行认可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在相关领域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等。根据《办法》规定,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期5年,教育部组织对该中心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周期为5年,委托独立第三方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教育部根据评估结果,对评估合格的予以滚动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期内暂停经费支持,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不再支持。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30日)

▲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日前,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积极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次《办法》的出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国创计划”示范引领作用,着眼于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明确交流、激励和监督考核机制,对“国创计划”主管部门职责和项目运行流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办法》明确,实行“国创计划”旨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办法》厘清了各级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指出教育部是宏观管理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本区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高校是“国创计划”实施和管理的主体。《办法》从选题要求、研究方向、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和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设立基本条件,对项目发布与立项流程进行规范。同时,规范项目结题与公布流程,并建立结题信息公开、对外服务制度。《办法》要求,加强项目过程和后期管理,明确学校需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组建的管理协调机构,确定主管部门;强调项目团队负责人职责,规范经费使用条件,明确相关奖励激励政策;要求参与高校从项目整体概况、组织管理、项目实施、支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成效等方面按年度编制“国创计划”项目进展报告,“国创计划”项目执行较好的高校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1日)

▲教育部:将建立260个基地 专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坚持超前规划,长远布局;坚持学校主体,协同联动;坚持聚焦中心,特色发展;坚持继承创新,开放交融原则,在2019—2021年,分年度在不同领域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立健全符合不同领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引导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通知》明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高校实施拔尖计划2.0的具体载体。高校要给予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充分自主权、配套特殊政策和充足财物保障。要坚持科学选才、精心育才、厚植土壤,助力各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据悉,教育部将在2019—2021年拟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其中2019年计划建设100个,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基础医学3个领域共17个学科类别。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23日)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成立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在全国人工智能院长/系主任高峰论坛上成立,45位领域权威学者及行业企业专家受聘为委员会成员。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建设的研究与指导作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消息称,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全球经济版图重构都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烈需求,我国高校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以及专业体系,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有上百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或“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组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相互融合。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在海内外学界以及产业界遴选了45名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智能、知识工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成就的专家学者聘任为委员会成员。来源:《澎湃新闻》(2019822日)

▲江苏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近日,江苏召开深化职称制度和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推进会,公布了《关于启动新一轮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修订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改革政策文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江苏新一轮人才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细化人才专业分类,合理设置和使用人才评价指标要素,实行分类评价,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比如,可将科技类人才细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和应用开发人才、社会公益研究人才、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和实验技术人才等。据介绍,江苏现已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人才评价标准修订工作,计划到2021年底,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目前,该省已制定发布全省人才评价分类指导目录。同时,江苏还将完善青年优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逐步提高各系列(专业)高级职称中青年人才的比例,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梯次结构。将建立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直接申报副高级以上职称;出站博士后人员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一年,可直接申报正高级职称;出站博士后在苏北地区工作满两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可直接认定为正高级职称。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3日)

▲海南:搭建柔性引才及人才培养新平台 本科高校将设“冬季小学期”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在海南大学召开全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各校要把握形势,狠抓落实,加快建设新时代海南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会议指出,当前海南省1+2+X高等教育总体布局已基本形成,即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实施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提升工程,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特色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海南所有本科高校将实施“冬季小学期”制,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以及冬季“候鸟型人才”聚集的优势,搭建柔性引才及人才培养新平台,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来海南高校授课、作学术报告、开展合作研究等。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海南将引育并举,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海南省教育厅鼓励高校团队式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团队。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表示,按照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海南将认真谋划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力争到2035年,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国内先进的本科教育体系,实现海南本科教育特色高水平跨越。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3日)

▲广西出新政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近日,广西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国内同类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意见》指出,建设一批产业急需新兴工科专业,开发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发展新课程,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高水平专业教师,在完成所有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力争10%右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专业认证,形成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显著提升广西工程教育整体实力,使部分工科专业成为国内高等工程教育一流专业。《意见》鼓励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突破传统的基于学科的学院设置,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未来技术学院。鼓励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多主体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认定一批广西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资源。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715日)

▲河南将建600门新工科课程 日前,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根据该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河南将建设200个省级一流工科专业点、600门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省级线上线下新工科课程、100个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按照方案,河南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参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在若干领域探索建立未来技术学院。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理工科高校,面向产业急需建设10个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实施工科大学生实习“万人计划”,认定50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方案强调,工科学生累计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工科专业教师每5年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工程一线实践,新入职工科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逐步实现专业教师工程岗位实践全覆盖。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15日)

▲安徽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高职教育 近日,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今年安徽省将全面启动面向社会人员扩大招生工作,鼓励社会人员报考高职院校,也鼓励企业支持员工组团带薪就读。据悉,此次扩招的报名安排已在今年高考前启动。招生院校组织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先在网上报名,到所报考高职院校进行现场确认。今10月将面向2019年退役士兵再增加一次补报名。扩大优质资源,安徽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高职教育,鼓励高职院校优质中职学校合作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支持现有师范学校与相关高职院校合作,扩大学前教育等专业招生规模;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在厅直属中专等优质中职学校设立专业学院合作培养高职学生;鼓励区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内中高职学校联合办学。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优质高职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共享办学资源。根据规定,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考入高职院校,都可享受一定的资助政策。符合“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和村“两委”学历提升计划招生对象的学生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学费减免。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85日)

▲湖北—关西高校联盟成立 近日,湖北省与日本关西地区高校对话交流会在汉举行,会上宣布成立湖北-关西高校联盟,旨在加强两地高校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联盟高校达成共识: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定期会晤,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力共建联盟平台。湖北19所高校和16所日本高校代表分享办学特色、留学政策、合作计划,如华中科技大学与日本院校在能源、电器、自动化、医学等领域已开展合作。未来将继续优化现有项目,以增加对日本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该校还将鼓励更多本校学生参与与日本高校的合作项目。武汉大学突出人文交流,希望双方高校借此加深理解。长期以来,武汉大学与神户大学等多所日本大学互派研究人员和学生进修深造。与会关西高校代表均在现场对湖北学子抛出“橄榄枝”。日本冈山大学代表说,中国是冈山大4重点合作地区之一,目前双方已进行了各类教师交流项目,今后将进一步拓展校际合作。关西大学代表全程用中文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该校的教学情况,并表示留学生在日本的就业机会很多,并享有与日本国民同样的工资待遇。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多个交流团赴日本高校开展培训、交流和访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14所湖北高校与日本的神户大学、冈山大学、大阪大学、广岛大学等35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和交流。来源:《长江日报》201984日)

 

【院校动态】

▲浙大牵手杭州萧山打造创新特区 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链条 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区校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萧山举行。这标志着浙江大学与萧山区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任少波指出,科创中心前期推进的建设思路清、节奏快、标准高、推进实,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下一步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抓好协议落实中,定位要高,在科技拓展全球上取得新突破;扎根要深,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体制要活,在动能转换上取得新突破。吴朝晖指出,建设科创中心任重道远,需要凝心聚力、精诚合作、久久为功。要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链条,做好四个中心有效联动,推动三大主体功能有机融合,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要根据科创中心的未来布局,构建一流的物理空间和人才生态,加快过渡期项目建设,为科创中心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探索体制机制,携手打造创新特区,聚焦关键学科,合力建设发展高地,强化战略保障,共同筑牢未来基石。佟桂莉指出,科创中心作为萧山区历史上引进的最大科创平台,定位于集聚人才新平台、区校合作新典范、动能转换新引擎,对萧山实现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科创中心重点围绕前沿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三个方向,推进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会聚融通,构建全链条、开放式、国际化的创新体系,打造引领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科创中心还将设立专门的科技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科创中心高质量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来源:《澎湃新闻》2019821日)

▲上海交通大学加强信息化建设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学校管理、服务、育人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整合资源支撑校务治理。规范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成立信息化建设推进办公室,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数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与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协同,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二)对接需求服务教学科研。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搭建财务预约报销系统,将审批端口前移,通过设立预算模板、票据智能识别,使经办人实现一次预约录入,自动生成表单,自助预约投递单据,并在线上对报销流程进行跟踪,解决师生“报销难”问题。(三)创新方式实现精准育人。打造智慧型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数(FFSC),作为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提高资助精准率。连续5年举办新媒体国际论坛,以智能化为核心实现传播模式创新,推动信息化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和实效。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9日)

▲武汉大学“三个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日前,武汉大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指导服务,支持和帮助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为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一)聚焦“以制度保教”,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成立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实现校内、院内优质教学资源“全流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工作交流活动,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积极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引、帮、促、建”全流程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大力推动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将科研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二)聚焦“以竞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寓教于赛”,形成比赛、示范、反思、提升“四位一体”的竞赛模式。将教学竞赛纳入每年的院系评估指标和事业发展业绩奖励范围,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专项教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三)聚焦“以技术辅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专项课题支持、示范项目引领等方式,引导教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广泛运用智能化移动端教学辅助工具,实现百人大课堂“30秒迅速点名”、师生在线互动提问全覆盖等教学形式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利用学校教学模拟演练室“微格”教室,组织新入职教师和教学指导老师进行“真学、真帮、真促进”的实景演练,通过课堂观摩、教学设计、控时展示、师生互评、自我反思等环节,帮助新入职教师多角度观察和学习教学技巧,尽快提升教学能力,顺利完成从教学新人到教学“达人”的转变。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22日)

▲南京农业大学积极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各项部署要求,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科研管理体系,优化科研服务,强化科研监督,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切实增强科研人员成就感和获得感。(一)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工作领导小组,对规章制度修订、管理服务优化、监督机制完善等工作进行逐一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学习兄弟高校在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改进科研绩效奖励、提升教师获得感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通过校内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科研人员意见建议。(二)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做好科研领域“放管服”,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科研管理“一站式”服务,要求各种行政事务限时办结,缩短科研急需设备采购周期,落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新机制。修订差旅费、会议费、科研经费等管理规定,梳理财务制度和审批流程,简化报销审批签字手续,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整合优化财务报销“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三)优化监督机制,坚守法纪底线。从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强化科研管理部门责任,着眼抓早抓小,统筹规范各类监督检查,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学术诚信管理办法、建立学术诚信档案。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科研负责人退出和追责机制。来源:《教育部网站》2019821日)

▲湖北工业大学召开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会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召开“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会”,启动国际化发展信息平台,纵深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湖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国斌、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黄念平等领导出席会议。黄国斌在致辞中表示,湖北工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任,只有与时俱进,加大开放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才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他希望学校继续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继续大力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大力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继续大力规范对外合作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办学主动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会上,校党委书记李克勤以“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凝心聚力谋划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讲话。他要求: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二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校长刘德富从“大学国际化的内涵及意义、湖工大国际化发展现状、湖工大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推进国际化发展人人有责”等四个方面作了题为“以国际化发展战略引领学校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副校长张颖江作了《2008-2018年湖工大国际化发展十年》的工作汇报。据介绍,目前该校国际化战略工作机制建设基本完善,拥有“111”引智基地、国际化示范学院等一批标志性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规模1360人居全省高校第一,现有来自全球70余个国家900余名国际学生,2019接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际化基础服务工作扎实。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新闻网》2019829日)

 

 

 

 

 

聂天保



副主编

黄 刚

周明砚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行政楼620

李笃珊

电子文档

http://fgc.whpu.edu.cn/


张凌云

8392709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武汉轻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